□记者 周凯楠
晨报讯 “烦死我了,最近一些招商公司轮番‘轰炸’我的手机,全是让加盟的,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呢?”10月19日,华夏小区覃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经常接到一些外地公司的招商电话,有次在接到类似电话后,她询问对方是如何知道自己手机号的,对方竟说是从她所填的个人信息表中获知的。
覃女士告诉记者,她前段时间想加盟一个服装品牌,便向该公司提交了个人资料。在之后的几天里,她不仅没等到该公司的电话回复,反而被其它招商公司不停地骚扰。无独有偶,在新区鹤鸣花园居住的范女士近期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范女士在一公司网站上留过联系方式,没想到接连接到几十个不同招商企业的电话,问她想什么时候加盟。当两位女士分别向所提交资料的公司询问此事时,两公司竟都表示不知情。
针对个人或家庭信息被泄露而频繁遭到骚扰一事,记者了解到,个人信息泄露通常是在现实生活中办理一些业务时填报了个人详细信息并提交了身份证复印件,如办理电话卡,在中介单位留下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求职时在应聘单位填报了详细信息等,这些信息很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另外便是在互联网上泄露了个人真实信息,在网聊中向陌生人透漏了个人资料或家庭成员的信息等,比如覃女士所遇到的情况。
民警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也曾遇到过因不经意泄露了个人信息而引来的诈骗案件或者恶性骚扰事件。提高保护意识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方法,市民最好不要给商家留下个人详细信息,如确有需要,应和对方约定保密协议,如对方泄露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