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叶晓伟
“自从有了小杜的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家住浚县黎阳镇北二郎村的赵兰英逢人便说,杜智科是她命中的贵人,虽然她已双目失明,但心里却特别亮堂,感觉很踏实。
赵兰英今年57岁,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2004年的一天,赵兰英的丈夫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她四处筹钱治病仍未能挽回丈夫的性命。丈夫因病离世后,赵兰英和四个子女只能依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三个女儿中有两人患有重度糖尿病,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赵兰英一个人身上。
长期辛苦劳作,让本来心理压力就大的赵兰英身体出现了问题,原本就患有糖尿病的赵兰英最终双目失明。她年仅16岁的儿子也因家庭困难辍学到外地打工,家里的日常生活靠亲戚、邻居接济。
2006年,赵兰英一家的生活因杜智科的出现发生了转机。现年27岁的杜智科家住浚县王庄乡周庙村,18岁就去当兵。2006年夏天,回家探亲的杜智科听人提起赵兰英的情况,非常同情。随后他就带着面粉、食用油等物品去看望赵兰英老人。
临走时杜智科把身上的800元钱留给了老人,并对老人说:“大娘,以后我每次回来都会来看您,咱今天就算结亲戚了!”
杜智科说到做到。2006年至今,杜智科只要回家探亲,就会去看望赵兰英。不能回来时,他就给老人邮寄衣物和零用钱,并委托自己的父母去看望老人。
“小杜一家人都很好,2006年以来,他们每年都会来看望赵兰英几次。”黎阳镇北二郎村原村支部书记刘现新告诉记者,杜智科坚持照顾赵兰英,让远乡近邻深受感动。受其感染,有不少人来看望、资助老人,民政部门还给老人申请了低保。如今赵兰英的儿子在浚县县城找了一份工作,女儿们也都出嫁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杜智科的帮扶从未间断。
杜智科的母亲刘俊平告诉记者,杜智科入伍这些年来,总会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体。2003年他在确山县训练时,得知当地有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他便给该学生送去了随身携带的600元钱。回到部队后,杜智科还经常给该学生写信鼓励他,并先后资助3000多元,帮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上大学。
“当兵这些年他都是在比较贫困的地区,那里人的生活深深触动着他。”刘俊平说,她不止一次听杜智科说起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可怜,他要想办法帮帮那些孩子。
刘俊平说:“我理解儿子,也支持儿子,并为儿子的行为感到自豪。现在我虽然搬到了新区住,但儿子经常会打电话让我去看望赵兰英,我也享受着其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