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泉
蒋庆泉
上世纪60年代,一部电影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它就是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儿女》。之后,一个叫做“王成”的英雄让整个中国铭记至今。他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信念,朝着步话机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画面在所有中国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鲜为人知的是,“王成”这个人物的原型,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现如今,他默默无闻地生活在锦州市南站新区大岭村的一户普通农家里,他就是蒋庆泉。
回忆起这些往事,蒋庆泉说,他非常庆幸他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
这50多年,蒋庆泉一直生活得很低调。当别人在谈论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的时候,他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听着。曾经的那些炮火连天的岁月似乎早已离他远去,连他的儿女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步话机员。
1945年,蒋庆泉跟着表哥一起加入了国民党军队。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国民党军队要南下撤往台湾,蒋庆泉跟表哥闹翻了,自己偷偷跑了出来。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解放军。于是,蒋庆泉跟着解放军过了江,到上海、杭州,然后南下去打国民党。从来没有念过书,连一个字都不会写的蒋庆泉,在部队里学了文化,还被任命为通讯员。
战争之前 他庆幸做了对的选择
■片段
你就往我头顶打炮!
时间:1953年4月16日
地点:石岘洞北山
1953年4月16日,石岘洞北山战役打响。当时,蒋庆泉是67师201团5连的步话机员,他顶着炮火,跟着战友一起往前冲,这一路,他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等到他们终于冲上山头的时候,全营就只剩下二十几个人了。蒋庆泉当时已经顾不上害怕,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打赢。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蒋庆泉躲在碉堡里,依靠手中的步话机,指挥我军的炮火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坚守了几天几夜之后,身边的战友全都倒下了,而敌人却越来越多。当时是夜里,满天都是照明弹,就算掉根针都瞅得着。几天几夜他滴水未进,但是在那种环境中,他已经忘记了饥饿。看到敌人攻上了阵地,越来越近,蒋庆泉急了,“我是真急了,什么也不管了,一开始都是说撒花生米(即多打些),后来就直接喊,往我这边开炮!偏左就喊往右一点,后了就喊往前一点,‘你就往我头顶打炮,就往我的碉堡顶打炮!’”
如果不是命运的阴差阳错,也许现在蒋庆泉应该是个英雄。可现实却是,他只是个平凡的农民。高喊“向我开炮”的蒋庆泉,最终并没有跟敌人同归于尽,他还活着。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当中,步话机员“王成”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情节取材于一位战地记者所写的通讯。
作家洪炉在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战地报》的记者,1953年,他在采访时听战士们说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蒋庆泉,他是个步话机员,在战友全部战死的情况下,他独自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抱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信念,对着话筒大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后来,洪炉将这个故事写成了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而在同年7月,另外一场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战斗当中,也传来了“向我开炮”的声音,这次,主人公变成了23军73师217团的步话机员于树昌。于是,洪炉根据未能发表的《顽强的声音》,以于树昌为主角另写了一篇《向我开炮》的通讯。王成的故事,就这样在两个战士的原型基础上诞生了。
蒋庆泉说,在那场他高喊“向我开炮”的战役中,他被炮弹震晕后被俘,战后被送返中国。背着“战俘”的身份,蒋庆泉与“王成”这个英雄的形象渐行渐远,他回到了他的老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高喊“向我开炮”的志愿军战士。直到2010年,媒体的报道将他和“王成”重新联系在了一起。“于树昌永垂不朽,但我不是‘王成’”。谈到过去,蒋庆泉否认自己是个英雄,“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我不认为我是英雄,我也不认为自己是狗熊,我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兵。”
如今 低调生活的农村老人
战争之后 “向我开炮,可我还活着”
蒋庆泉说,他一辈子经历坎坷,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很乐观,和他谈论的话题大部分都关于“王成”。然而,蒋庆泉似乎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王成”的原型。
今年82岁的蒋庆泉,说话声音洪亮,精神矍铄,身体也很健康。
1966年,蒋庆泉第一次看到了《英雄儿女》这部电影,当他听到“向我开炮”这句话的时候,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重新回到眼前,让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蒋庆泉说,回到家之后,他偷偷躲起来哭了很久。从此,蒋庆泉不再看这部电影,因为这会让他想起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他不想再回忆曾经的惨烈战争,更否认他就是电影里的“王成”。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
1950年,蒋庆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他随着部队一起开赴朝鲜战场,成为战场上的关键人物之一:步话机员。
这个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到艰苦卓绝的攻坚战阶段,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刚刚进入战场的蒋庆泉,立刻被这样的景象惊呆了,“之前在国内打仗的时候都是人打人,哪见过这样大规模立体式的作战啊”。于是,炮火成了战争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蒋庆泉就是遥控炮火打击方向的关键人物——步话机员。“我叫他们往哪儿打炮,他们就往哪儿打”。步话机员是前沿阵地上最重要的兵种之一,从到了战场开始,蒋庆泉每天都背着步话机,战斗时要站在制高点上,观察战场上的兵力变化,然后将合理的炮火攻击方向传达给指挥部。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的第一仗,是他们孤军坚守被敌人三面包围的一号山。提起一号山,蒋庆泉显得格外激动,“当时三面都是敌人,我们就像一把尖刀,直插入敌人的心脏”。当时守卫一号山的是一个排,一夜当中顶住了美第七师一个营的轮番进攻。最终,战士们荣立集体二等功。
入朝之后,蒋庆泉所在的部队两次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1953年4月,因为已经在战场上立过两次功,蒋庆泉又参加了进攻石岘洞北山的战斗。当时的蒋庆泉并没有想到,这次战斗改变了他的一生。(据《半岛晨报》)
在朝鲜战场 遥控炮火打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