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婚礼喜钱
押嫁妆车的乐趣
越来越多的“下车钱”
五花八门的红包
▲孩子们在找新被褥里的喜钱。
▲嫁妆车。
▲给帮忙的亲友们发红包。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花八门的红包

 

  “办婚事时,有很多环节都需要给红包。迎亲车队到了娘家接新娘子,娘家人要给司机们红包;迎亲的人想叫开新娘子的门,必须要给负责看门的新娘子的好友塞红包;新娘子的嫁妆车到了婆家,婆家管事的长辈要给嫁妆车上的孩子们红包;婚宴上菜时,新娘子的娘家人要给红包;有的地方还有抬食盒的风俗,食盒里也要放上红包;婆家的嫂子或婶婶要在新婚的晚上给新婚夫妇铺床叠被,同样也得给红包……”

  说起结婚时的喜钱,对农村风俗比较了解的张女士说,前些年虽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一般,但办喜事的家庭在这些钱上也都没有节省过,该花就得花。“我记得十几年前,老家村里有户人家娶完媳妇之后,没有给接亲的司机红包,只是给了两包烟。当时那个司机很生气,连烟都没要,说了句‘留着下次再给吧’,就走了。”

  “结婚和其他事不一样,只有说‘百年好合’的,哪有希望还结一次的。司机说这话,分明就是在发泄不满。”张女士说,那户人家做得确实不合规矩,在当时,给接亲的司机一个五元或十元的红包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为了这几块钱,让人家在大喜的日子里说了诅咒的话,很不吉利。所以很多人家在办喜事时为了办得圆满吉祥,在发放红包上都不会抠门的,都是按着规矩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