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四次哭泣
宋庆龄
保存在莫斯科?林彪头骨去向之谜首次公开
蒋介石至少
写过9个遗嘱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0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庆龄的四次哭泣
三次与孙中山有关
 

  作为一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一直以坚忍、智慧的形象享誉国内外。7岁那年,她离开家去中西女塾上学时不曾哭泣;14岁,她携妹妹宋美龄离开亲人赴美留学时不曾哭泣;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期间,叛军的子弹两次掠过她的鬓角,她没有哭泣;孙中山逝世后,她也没有哭泣。可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她曾有过4次不为人知的哭泣……

  第一次:

  家人反对自己的婚事

  

  1915年6月,宋庆龄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她这次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望自己的双亲,二是向父母坦陈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到家后的第二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自己和孙中山的婚事征求父母的意见。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老朋友,这一年他已49岁,而宋庆龄才22岁。宋嘉树无法接受这门婚事,“女儿啊,你真是不尊重自己,不爱惜自己。你的未婚夫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你为什么偏偏要和他结婚?你为什么不怕亲朋好友耻笑?你为什么硬要坚持这门极不合适的亲事?”宋嘉树生气地说。

  宋庆龄憋红了脸说:“孙博士年纪大了点,这又怎么样?年岁大点就不能和年轻女子结合吗?他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个卓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重,不值得爱吗?”

  宋庆龄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如此“无情”,而且自己的母亲和大弟宋子文都反对这桩婚事,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这是宋庆龄记忆中的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

  离家出走 远走高飞

  

  1915年10月,宋庆龄从东京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她的父母不仅反对她和孙中山结合,甚至把她软禁在家中,还为她匆忙地另择门婿。宋庆龄感到十分惆怅,她整天沉默寡言,或在自己的房间里闷坐,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一天傍晚,宋庆龄趁着身边无人,赶紧开始收拾衣服,准备去东京找孙中山。忽然,窗外响起了脚步声,她抬起头来,看见了母亲的身影。这些天来,宋庆龄的母亲变得非常忧郁,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宋庆龄望着母亲的身影,心里纠结着,犹豫着,难道就这样离开善良的母亲远走高飞?她抱着正在收拾的衣服,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为了和孙中山一起开创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宋庆龄含着泪水作出了决定。那天晚上,她在女佣的帮助下跳窗逃了出去。之后,她乘坐海轮离开上海,向日本奔去。

  

  第三次:

  感于孙中山临终托付

  

  1925年1月,孙中山因积劳成疾,肝病进一步恶化。在他病情最严重的日子里,宋庆龄常常一连几天几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离。望着生命垂危的丈夫,宋庆龄无比悲伤,但她一直强忍着眼泪。

  3月1日下午,孙中山在病榻上一边喘息,一边艰难地呼喊:“廖仲恺夫人……”喊了两声便气喘吁吁,眯着眼望着天花板。何香凝听到孙中山叫她,急忙掩泪小步走到孙中山的床前。孙中山望着何香凝,用微弱的声音对她说,在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哽咽舌僵,话也说不清楚了。何香凝连忙表示:“我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先生改组国民党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势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至于孙夫人,我也当然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孙中山泪眼涔涔地望着何香凝,握住她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一旁的宋庆龄听到这些话,已是泪水滂沱,失声痛哭。

  

  第四次:

  史迪威离开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各国驻华官员云集。但是由于蒋介石对宋庆龄的排斥和监视,许多外国人不敢同她接触。但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却不屑于此,与宋庆龄交往频繁。

  史迪威是一个性格秉直刚烈的人,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以及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无能局面十分不满,对国民党官场腐败及官员利用职权将国际援华贷款、援华物资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痛恨,所以史迪威将目光转向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史迪威对宋庆龄的支持,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与中共的密切联系。当时,宋庆龄在重庆主持着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这个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国际友人资助边区的物资和捐款设法转送延安。

  史迪威虽不是“保卫中国同盟”的成员,但是十分赞赏并积极支持这项事业。当时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有一次,国外友人通过“保卫中国同盟”向边区捐助了一台大型X光机,可是这部X光机体积很大,搬不进飞机舱门。周恩来便与宋庆龄商量这件事,最后,宋庆龄派人去找史迪威将军的副官杨孟东,杨孟东立即向史迪威汇报了这件事。史迪威马上答应帮忙,他怕误事,便立即下令改造一架军用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飞往延安。

  这是陕甘宁边区得到的第一台也是唯一的X光机。当年边区的医务工作者用这架机器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在使用了多年后,这架机器后来被陈列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里。

  后来,史迪威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被调回美国。临别前,史迪威亲赴宋庆龄的寓所告别,宋庆龄十分激动,在安慰史迪威之余,还代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向他表达了最真挚的谢意。史迪威也向这位巾帼英雄表达了崇敬之意,并为自己不能和她一起在中国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感到惋惜。在史迪威离开公寓时,宋庆龄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据《党史纵览》)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