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婚宴
到酒店吃婚宴
办婚宴要享受
高档次的服务
一壶酒加四盘菜
●婚宴的变迁
折射社会的进步
核心提示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壶酒加四盘菜

 

  ●80岁以上老人的婚宴:

  一壶酒加四盘菜

  

  “我们结婚时根本办不起婚宴。”回想起和老伴儿结婚时的情形,新区福源小区83岁的王老太太仍记忆犹新。

  “我那时只有17岁,谈婚论嫁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老太太说,那个年代女子很少进学校,基本不识字,除了要下地干活外,还要纺线织布。

  1944年,王老太太17岁,媒人带着男方家的人送来了聘礼,挑了个日子准备成亲。

  定好结婚的日子后,娘家开始置办女儿的嫁妆。王老太太出嫁时,娘家陪送了两木箱嫁妆,里面都是衣服、布料之类。

  拜过天地后,新娘被人扶着走进洞房,新郎则留在外面陪伴前来贺喜的宾客。

  王老太太说,她的婚宴很寒酸,是婆家准备的,当时一个桌上准备了4个盘子,盘子里盛放了黄豆、豆腐、青菜、豆芽儿等菜。“那时候,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办婚宴,桌上必须有豆芽儿这道菜。”王老太太结婚后才知道,吃豆芽儿的寓意是“来一个扎根的”。

  当天婚宴的主食是馒头,一盘就5个小馒头,因为客人多,端上的馒头还没等放到桌子上就被抢完了。盛菜的盘子很小,菜更是少得可怜。

  “按照家乡的规矩,当天婚宴上新娘必须要吃娘家送来的花糕。”王老太太说,那时候办一次婚宴一共不超过20元钱,和现在是没办法比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