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赵玮
在同行眼中,他有着许多耀眼的光环:中国中医药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糖尿病防治协会委员,糖尿病天地杂志特邀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特邀编委。卫生部中国保健促进协会授予他“特技名医”的称号。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担任国内二甲以上医院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指导工作。2000年,他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扶胰康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周氏黄玉膏治疗烧伤的临床实验研究》分别荣获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研制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他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周氏黄玉膏治疗糖尿病体表溃疡的临床研究》荣获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就是周学林。近日,在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明亮宁静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清瘦儒雅的周学林教授,他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从医之路。
始终保有从医热情
谈起从医之路,周学林微笑着告诉记者,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周氏疮疡第五代传人。在父亲的热切希望下,周学林从小一面上学,一面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从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入手,周学林逐渐涉猎历代医家的名著,还时常跟随父亲出诊看病,把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
1980年,周学林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从师于全国著名的脾胃学家李恩复教授,在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进行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和开发。真正踏入医学领域,周学林才发现从医的艰辛,要想成为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还要始终保持从医激情,始终保有研究、探索的热情。
不断寻求糖尿病
治疗方法
“从事内分泌和糖尿病治疗研究以来,越发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周学林说,许多肾病患者都有糖尿病合并症,他曾亲眼目睹患者身心遭受的巨大痛苦以及对整个家庭的拖累,于是决心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寻求突破。经过比对,他将研究项目确定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胰岛细胞的修复问题。2000年,他的《扶胰康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验研究》论文发表,并荣获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中,周学林发明的“周氏润创疗法”、“周氏润创黄玉膏”能有效改善创面微循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加快炎症吸收,促使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减少致残率,为坏疽久治难愈的创面及防感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最大限度避免了患者截肢。
2006年底,周学林被返聘至中美医院集团北京总部,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规范化临床管理和研究。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由中国中医糖尿病协会共同起草拟订的“中国中医糖尿病坏疽的诊疗方案”,以及糖尿病坏疽诊断标准和临床规范的制订,规范了糖尿病合并症早、中、晚期创面的愈合标准。
提出“一二三五五”理论
采访中,周学林将他35年来从事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理论总结为“一二三五五”理论,即一个中心:预防和防止糖尿病合并症发展;两种方法:中西医结合,两个轮子并驾齐驱;三个阶段:对糖尿病的早中晚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和干预的方式;五种辨证措施:郁、热、虚、损、淤;五种治疗方法: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监测。
2009年,中美集团董事长陈永看到家乡的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病人远赴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大城市求医,颇为艰辛。为此,中美集团总部为在淇县的分院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原淇县同济肾病医院)购置了最先进的全套糖尿病检测仪器,并将周学林从总部派遣至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成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专科,不仅给有糖尿病合并症的肾病患者以更加规范的治疗,同时为鹤壁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在最近的距离内享受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的条件。
周学林告诉记者,在鹤壁的一年多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鹤壁糖尿病发病群体多,检测和治疗不规范,病人合并症多,很多病人一直到合并症出现,还没有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于是,周学林倡导成立了新康俱乐部,如今已有300多名会员,他希望通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能给患者以提醒,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生活中,周学林为人极其谦和,平易近人。但在医学指导上,他却非常严谨认真。作为年轻医生的指导教师,周学林除了要求他们认真书写各种医疗文书,培养严谨的诊疗思维以外,他还为年轻医生修改论文,不光一字一句地认真审读,还要求年轻教师提供原始数据、所涉及的临床病历、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原始文章等。
“医生的一生充满艰辛和挑战。决定生命举措的成熟医生必须要有缜密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这是周学林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对自己30多年医学事业的最好总结。
周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