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民德老人正用脚踏旋床制作木旋玩具。
2.王学军对木旋玩具进行彩绘。3.制作好的木旋玩具。
□晨报记者 苗苗/文 赵永强/图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旋玩具”
木旋玩具,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旋出来的玩具”,俗称“耍货”。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部分木旋玩具运用机械原理,玩具能运动,且有声音伴随,颇富情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日前,记者来到了浚县黎阳镇杨屺屯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继承人王学军的家。走进院子里,记者就听到“吱吱呀呀”旋木头的声音,往屋里一看,今年80岁的王民德老人正用脚踏旋床制作木旋玩具。“我父亲身体不错,闲不住,一有空就会做木旋玩具。”王学军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的木旋玩具非常好卖,很多商贩会来这里批发,然后拿到集市售卖。
经历了六代人的传承
据王学军介绍,浚县木旋玩具在唐朝中期已成雏形,至宋朝时,它的制作工艺、产品已经形成,明清至民国时期发展成熟,一直延续至今。王学军回忆说,他家里世代为木匠,祖上以旋制房车用的锭子为生,因居住在杨屺屯村,受泥玩具启发,开始利用旋锭技术旋制玩具。他从父亲王民德那里将旋制玩具的手艺传承了下来,已经是木旋玩具第六代传人了。记者走近正在干活的王民德,虽然他已经80岁了,但在脚踏旋床上仍然熟练地制作着木旋玩具,旋床的许多地方也被磨得非常光滑。据说,仅这脚踏旋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了。
在王民德的记忆中,为了养家糊口,爷爷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做木旋玩具生意的。“那时候家里穷,都是靠这个生意撑过来的。”
王民德年轻时,曾多次到山西太原、安阳、开封、山东济南及周边其他城市卖木旋玩具。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次不管带多少木彩蛋出去,都能一售而空。“木彩蛋不好做,但是孩子们很喜欢!”王民德老人笑着说。
木旋玩具的制作过程
在王学军家的客厅里摆满了木旋玩具,门边地上的纸箱里放着还未制作完成的木旋玩具,旁边则是一捆捆制作好的玩具刀、红缨枪。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几只毛笔和几瓶颜料,王学峰说,这些颜料是妹妹和妻子为玩具上色用的。已经制作好的玩具有宝葫芦、木彩蛋、毛篮、花棒槌、陀螺等。“别看这些玩具不大,制作起来可不少费工夫。”
柳木木质绵软、不易崩裂,所以木旋玩具一般选用2年~5年的柳木为最佳,杨木、桐木次之。选了材料后,根据需要将它们截成木段和木块,然后晾晒20多天,充分脱水后,稍作修整就可以细加工了。旋床上有着不同的工具,可以将木块制作成想要的形状,最后将制作好的零件进行组装、上色和装饰,一件木旋玩具就制作完成了。
拿木彩蛋来说,需要将一块木头挖空,装进石子或玉米之类的东西后把口封住,旋制成圆形,最后进行彩绘。从外观看,木彩蛋表面纹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用来封口的木块。
一般情况下,王学军的家人都会参加制作木旋玩具,各司其职,制作过程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传承面临着挑战
我省著名民俗专家倪宝诚见到王学军制作的木旋玩具后评价说:“木旋玩具发展至今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变化发展与很多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在杨屺屯村能看到这么多木旋作品和制作的工具,对研究历史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王学军说,祖上几代人做的木旋玩具都很招人喜爱,这也是木旋玩具能够传承下来的理由。现在制作的木旋玩具和传统的木旋玩具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现在木旋玩具的价格比以前高出很多,但仍然很难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这让木旋玩具的传承陷入了困境。
木旋玩具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受得了很大冲击,由于木旋玩具制作工艺复杂,再加上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很多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都逐渐转了行,即使还在制作木旋玩具,也只是把它当成副业。这样下去,这一民间艺术传承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