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路径。
有利于我市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率先崛起步伐。
有利于我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我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战略意义:
新区南部综合服务功能区效果图
具体目标1:
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工业经济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约化,特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地位更加凸显;粮食稳产增产并深度转化增值,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现代农业全国示范;服务业总量扩张、水平提升,有效服务全市乃至更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科技含量同步提高,率先形成三次产业高水平协调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2:
产城布局合理,就是基本农田严格保护、生产布局得到优化,项目优先上山、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城市单元组合、产城契合分布互促互动,新区北部金山产业集聚区高技术含量、高层次人才聚集、高产出效益,新区南部鹤淇产业集聚区制造业做大做强,老区丘陵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现代煤化工全国重要,浚县黎阳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规模壮大;新区与淇县实现一体化,新区与老区以淇河生态区、与浚县县城以现代农业示范区相连接,率先形成国土全局功能优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3:
综合效益较高,就是产业高质高效高产出,单位面积财富创造力显著提升,资源能源充分利用,粮食单产品质保持全国前列,人均财政总收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率先形成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提升协调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4:
城市绿色低碳,就是循环经济全国示范,以淇河为龙头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淇河生态区和淇河生态带功能发挥,林业宜林则林、覆盖全域,低碳消费模式基本普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大气、水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率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5:
社会稳定和谐,就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文明素质持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生活幸福感显著增强,率先形成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
具体目标6:
体制机制健全,就是统筹产业、城乡、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转化市民、产业集约节约发展引导激励、技术创新、以产带城和以城促产、以工哺农和以农促工、生态投入补偿和利益导向、社会事业持续投入、社会管理、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形成科学发展制度支撑体系构建新格局。
在具体实施中,分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构建起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镇化发展保持全省先进水平,鹤淇一体化在更广区域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崛起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第二阶段:再经过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构建起新型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体系,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和城镇化发展保持全省先进水平,鹤淇一体化在更广区域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工业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到上述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的文明家园和加快发展中的资源型城市,将成为经济结构实现战略调整、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跨越提升的发达城市,成为淇水自然生态、林木覆盖全域、山川更加秀美的宜居城市,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大幅提高和具有更高文明素养、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的和谐城市。
基本途径
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最根本的是从鹤壁基本市情出发,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问题,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产业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改造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层次高、链条长、规模大、实力强的具有鹤壁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适应工业化进程,把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抓手,协调推进新区、老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全面开放、经济高效的新型城镇体系。
(三)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立足鹤壁工业结构和环境现状,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道路。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
在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科学发展路子中走在前面、作出示范。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鹤壁面积较小、人口较少,既有新区老区,又有工业区农业区,而且注重统筹协调,有责任也有条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担负起探路子、作示范的任务。
■总体目标:
《中共鹤壁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提要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
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规模扩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结构和做大总量相结合,初步形成支撑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体系。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城市骨架
加快构建新型城市骨架,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相适应,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原则,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加快新老区协调发展和县城、村镇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以新区为中心,老区、淇县县城和浚县县城为组成单元的“一心三星”城市格局向以新区与淇县一体化为核心带动老区和浚县县城两组团“一核双星”转变,初步实现各个城市单元交通便捷、设施配套、承载力强、功能相对完善的目标。
关于加快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根据鹤壁市场、资源相对有限的实际,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统筹市内外两种市场和资源,走利用后发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的跨越式发展路子,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加快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鹤壁
加快建设创新型鹤壁,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创新型鹤壁,是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快率先崛起步伐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壮大人才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利用我市文化资源比较优势,把鹤壁建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城市。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
加快发展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我市工业结构和环境现状实际出发,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狠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以淇河生态区、生态带为龙头的生态体系。
关于加快推进和谐鹤壁建设
加快推进和谐鹤壁建设,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民生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幸福安康。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关于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紧紧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到重点突破与配套推进相结合,勇于攻坚与稳妥推进相结合,继续深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
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
改革开放显著突破。
■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