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岸时也幽了一默
一套京剧脸谱
链接>>>
在宋庆龄寓所午餐
凭吊“一·二八”抗战遗址
便民电话
凭吊“一·二八”抗战遗址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0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宋庆龄寓所午餐

 

  一上岸,萧伯纳等人雇了一辆车,先到外白渡桥旁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同来沪访问的各游历团团员相见,稍事寒暄后,又到亚尔陪路(今陕西南路)造访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然后共赴宋庆龄在莫利哀路的寓所。

  中午12时,宋庆龄自设家宴,为萧伯纳洗尘,陪席者有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和著名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等。鲁迅接到蔡元培的电话赶到宋宅时,午宴已进行到一半。幽默的萧伯纳见到鲁迅,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而且比高尔基还漂亮”,鲁迅则诙谐地回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席上,萧翁一面像天真的孩子学习用筷子,一面随意地闲扯素食、中国家庭制度、战争、英国大学教授的戏剧、中国茶等。大师就是大师, 稀松平常之事一经他的口就变得很有意思。鲁迅在《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一文中生动地记述了萧伯纳“逐渐巧妙”地学会了使用筷子的情景。

  餐后,一行人陪着萧伯纳在院子里散步。那几天,连日阴霾,昏沉沉的,可萧伯纳一来,似乎老天也给面子,现出太阳来。淡淡的阳光射在大师花白的虬须上,碧绿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萧先生真是好福气,”有人说,“在多云喜雨的上海见到了太阳!”“不,”萧伯纳机智地反驳,“应该说这是太阳福气好,能够在上海见到萧伯纳!”大师的诙谐感染了其他人,众人大笑。一时间,大师的幽默仿佛成了讨论的话题,充满当时上海的各大报刊。当然,在上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中国,忧心的国人免不了向大师讨教一下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萧伯纳说,中国要谋民族的出路,应把自己“田乡间少许可寻的文化”发扬光大,而不应搬取已经失去效用、遗害大众的西欧文化。

  然后,众人在园中一起合影,留下3张珍贵的照片。那张7人合影的照片后来广为流传。上世纪60年代时,由于林语堂是资产阶级学者,伊罗生被认为是“托派”,他们的形象不翼而飞,照片上剩余的5个人也被移了位。“文革”结束后,他们又被挪了回来,这张珍贵的照片也恢复了它的真貌,它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