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警方向王鹏道歉有多难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1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忠警方向王鹏道歉有多难

 

  □殷国安

  

  “3万元的精神抚慰金和正式的书面道歉都没有兑现,他们给我的说法就是让我等,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1月1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仍然在家中静养的王鹏,“跨省拘捕”事件后,警方的这些承诺至今没有兑现。(详见本报昨日8版)

  而吴忠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最新的回复暗含玄机,从过去的“正在审批过程中”变成现在的“事件正在调查中”,意思好像是说,案件还没有结论,这真是令人不安的答复。

  已经承诺的条款为何落实这么慢?吴海波局长的态度为何有了微妙的变化?应该与时光流逝、“跨省拘捕”事件逐步淡出公众视野有关吧?

  联想到逯军官复原职的新闻,当媒体追问有关部门为何不通报逯军复职时,当地组织部负责人称:“没有媒体再问这个事情”。那么,吴忠警方没有落实口头承诺,就不排除也与“媒体没问”有关系。媒体不追,官员不愿做的事能拖就拖,能不执行就不执行;反之,官员想做的事,则趁媒体不闻之机,悄悄地蒙混过关。

  媒体不问就不改正,这其实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普遍规律。舆论监督经常就像挤牙膏:由假象挖出真相需要挤牙膏,由真相到承认责任需要挤牙膏,由制定整改措施到落实还需要挤牙膏。

  为什么不挤牙膏就不行?因为,不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责任官员是不愿改错的。同时,舆论监督的最终解决途径都需要通过更高的权力来解决问题,而上级也具有护佑下级的天性,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当阻力过大时,可能连挤牙膏也不能取得进展。

  有限的舆论阵地只能关注有限的事件,即使对典型案件,舆论也只能在一定时段内关注,要靠舆论监督解决更多的问题,显然是其不可承受之重,这或者正是“媒治”的悲哀。

  不少官员也已经研究了一套对付舆论监督的方法,诸如用保持沉默、拖延时间、弄虚作假、收买记者等软硬兼施的伎俩来应对,吴忠警方“诺而不践”则是一种新的手段,对此,我们又能奈之何?

  江西省星子县一家酒店大堂内挂着一个牌子,“未经政府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酒店检查收费”,落款是星子县政府。江西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9日曝光该现象,认为是权大于法。星子县回应将回收已发放的“重点企业保护牌”。(据1月10日新华网)

  政府“创意”很有才,酒店挂上保护牌。

  正当执法拒门外,违法乱纪照样开?

  李美 漫画 老宋 点评

  ·快评天下·

  

  湖南一男子多次行窃县政府、公路局、司法局等13家单位和部门,共盗得各种芙蓉王香烟、剑南春酒1瓶和联想笔记本电脑1台。(据《潇湘晨报》)

  网易网友:电脑里有日记吗?

  

  在“90%的民意赞同”和当地政府的积极运作下,湖北襄樊终于又叫回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襄阳。(据人民网)

  读者张楠:鸡蛋改名“钻石”就能撞碎石头?

  

  广州出台交通治堵草案,提出措施包括年内提高停车费、研究收取交通拥堵费、推行限禁外来车进城等30余项措施。专家和民众质疑称方案未提限公务车和限牌问题。(据新华网)

  《北京晚报》:一记粉拳!

  谁来终结“问题招聘”

  

  □廖水南

  

  安徽省巢湖居巢区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为公务员子女特意设定招聘条件。官方解释称,“设置条件是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详见本报昨日9版)

  短短两个月时间,各种“萝卜招聘”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如福建屏南爆出财政局公开招聘为宁德副市长女儿一人而设;江苏句容市政府接待服务中心为句容市一位副市长的侄女量身打造;随后浙江爆出上虞市招商局的“萝卜招聘”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所有的“问题招聘”都在舆论的讨伐中败下阵来,都以取消招聘结束,而且相关当事人也都会受到处分,一些人物甚至被免职。那么,问题招聘又为何依然此起彼伏,按住葫芦浮起瓢呢?

  从表面上看来,出现这种悖论,主要在于虽然“问题招聘”最后都不得善终,但是相关人员显然也没有亏损。比如“问题招聘”的应聘者虽然在问责过程中被取消资格或劝退,但只要他身后的权力还在,他仍然可能参与下一个或下下一个单位的招聘,并最终如愿以偿。而“问题招聘”中的免职官员,是不是也会在应聘者背后的权力知恩图报中,快速复出呢?

  说到底,问题招聘根在权力不受约束或权力通吃。要想终结问题招聘,就必须通过各种监管与制约程序,将公权力关进“笼子”,牢牢控制住权力的持有者,以确保其既不能损害公民权利,又能够高效公正运转。

  ·浮世绘·

  ·你说我说·

  

  9日上午,郑州陈寨花卉市场B区一联排门面房着火。郑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黄保卫对此次事故十分关心,现场不断向有关责任人询问情况。金水区庙李镇党委书记现场汇报时,开口说:“不好意思,又出事了。”(详见本报昨日5版)

  《西安晚报》:官员的“不好意思”说给谁听?

  凯风:关键不是商户遭受怎样的损失,而是这起事件惊动了上级,于是他选择了“不好意思”这种更适合表达私人感情的规避式道歉向副市长交代,而非选用“我愿为失职承担责任”这种面向公众的问责式道歉。“不好意思”本身就含有某种程度的漫不经心,消解了它含有的道歉力度。

  岂几:只有强有力的问责措施,才能使官员主动道歉,并将歉意化为行政作为。

  重点保护

  ·公民发言·

  ·社会杂谈·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