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预付费消费卡有风险
【详见10版】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理预付费消费卡有风险

 

  总第52期

  内容专业权威 发行全面覆盖

  消协提醒消费者办卡要慎重

  晨报记者 康迎风

  走在街头,商家各种先付费后消费的广告随处可见,商铺内醒目的位置贴满了吸引人的各式折扣和优惠措施海报。金卡、银卡、VIP卡,这些以前似乎只和大型商场或比较知名的连锁店联系在一起的词,现在却和很多消费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买卡、充值、然后再消费,这已经成了很多商家的游戏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变成先交费再消费。

  大到高档休闲娱乐会所、连锁超市,小到蛋糕房、小吃店,都纷纷推出预付费式会员卡,消费者只要消费满一定金额,或交付一定办理费用即可获得会员卡,以后凭卡消费,便可享受优惠价,而且消费达到一定积分,还可享受折扣价。

  在市民小姜的钱包里,除了现金之外,各种类型的代金券、充值卡可还真是不少:在理发店、餐厅、咖啡馆、浴场办理的充值卡,各大商场的购物卡,这些卡的充值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可以享受相应的折扣……小姜说,拿着这些充值卡消费的时候,虽然必须要到相应的地方,有时候也会稍微感觉到一点点的不方便,但和商家不小的优惠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因为钱是先付出去的,刷卡消费时心里没有太大压力。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现在已经习惯了办理各种先付费再消费的卡了,洗车卡、健身卡、美发卡、超市购物卡、加油卡、美容卡……其中有很多都是经不住诱惑趁着商家搞促销时办理的,好像去哪里都不用花钱了。”小姜说。

  为了拉住顾客,许多商家采用各种方法,用所谓的优惠卡、打折卡、消费送积分等方式来促销预付费卡。并冠以长期消费价格从优,预存现金即可获得超值服务等名头。一些消费者经不住诱惑,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购买一些消费卡。

  但是,部分消费者在消费时却发现,消费卡上并未注明所用商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使用期限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当顾客要求商家提供相应服务或退卡时就全凭商家的意愿了。

  家住在新区鹤翔东区的李小姐在一家美容店花600元办理了一张“优惠卡”,可到该美容店仅消费了三次,便被商家告知卡上的钱已用完,需要再次预存。经过李小姐仔细核对,发现该美容院所销售的美容商品价格与平时正常的售价完全一样,并未体现出什么“优惠”。

  由于消费者办理消费卡时很多商家都不主动提供发票,一旦与这些商家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无法正常维权,只能自认倒霉。实行预付式消费,对商家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然对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区李女士曾在淮河路某超市办了一张预付费卡,卡里还有几百元钱没有消费。前不久她到该超市消费时,发现该店已经更名。超市工作人员告诉她,这种卡已经无法使用了,因为以前的老板把店转让了,他们曾在报纸上登过声明,也在店门前贴过公告,通知原来的持卡者在规定时间内消费。“店门前贴的公告贴出的时间太短,我根本就没看到,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李女士对超市的这种做法很是气愤。

  这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发放购物卡、会员卡和代金券是目前常见的促销手段,很多商家都在用。李女士卡内如果还有余额,可到超市兑换成零售价与卡上面值相符的商品,也可交一部分钱转成新店的购物卡。

  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在办理各种卡(券)时一定要慎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国家多次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曾两次下发紧急通知,严禁发行各类储值纪念卡和不记名、不记息、有固定面值的联名卡。所以消费者在办理各种消费卡时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一旦商铺倒闭消费者再想维权就比较困难了。

  市民苗女士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各种预付费消费卡。

  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