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消息 近日,家住广州市淘金路的何女士拿着一盒“杜拉宝”(消旋卡多曲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票据找到了记者,投诉让她看不懂的药价。据何女士介绍,这是一种治疗儿童腹泻的药物,她一岁多的儿子腹泻时经常服用。以前她习惯在家附近一家海王星辰药店购买,价格是一盒18.8元。但最近一次因为那里临时缺货,她到中山二路的健民药店购买,发现那里一盒却要47.4元。
“同样的药,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多?”心存疑问的何女士认真一比较,发现两者规格不一,也就是包装盒中装的药品小包装数量不一样:都是装有10毫克一小包的,在海王星辰购买的是一盒8包,而在健民却是一盒12包。“但这也不对啊!”何女士计算了一下,8袋规格的18.8元,算下来一袋是2.35元,但是12袋规格的47.4元,算下来一袋则要3.95元。
一模一样的药品,一模一样的重量,一般来说,同一产品规格越大,单位价格就越便宜。这个“杜拉宝”却恰恰相反,一盒12袋规格的比一盒8袋规格的多4袋,单位价格却是8袋装的1.68倍。
同样品牌、都为10毫克一小袋的药品,为何装在12袋装的盒子里,就要比装在8袋装的盒子里贵上那么多?记者前日走访了广州市内多家药店发现,“杜拉宝”的规格还远不止这两种。在“杜拉宝”的药品说明书上,就赫然印着“杜拉宝”的规格多达16种,既有10毫克一袋的,也有30毫克一袋的。另外,这两种小包装还有一盒3袋、4袋、6袋、7袋、8袋、9袋、10袋、12袋和18袋等共计16个规格。价格也分“三六九等”,从6袋装到18袋装,价格相差了45.5元。
一个药品的规格多达16种,也就意味着药企需要定制16种不同规格的外包装,这必然会增加药企的生产成本。为何药企还要这么做?
“作为自主定价的OTC(非处方)药,只有规格多了,药厂和经销商才好操作。”一位负责药店市场销售的陈先生私底下跟记者说,“如8袋装的供给医院卖一个价,12袋装的供药店卖另外一个价,这样就不会有对比,消费者也看不出来。”陈先生还说:“有时候卖什么规格甚至是由药店自己选的,而药厂只相当于赚个‘加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