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首付六成只是前奏
房价过快上涨压力将放缓
好又多购物广场开业
终结鹤山无大超市历史
东方世纪城
休闲会所正式启用
楼市新政或为房产税铺路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国八条”力度惊人 房地产调控持续从紧
二套房首付六成只是前奏
房价过快上涨压力将放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的八项政策措施被称为“新国八条”。本次调控的政策力度空前,特别是在限购、限贷、加税等方面都做到了历史顶峰。

  对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她认为,二套房首付再次提高,除直接影响“换房”的改善型需求购买难度增加外,将是2011年个人房贷全面紧缩的一个信号,个贷门槛提高程度将超出想象。

  张月认为,二套房首付提高至六成,部分经济能力有限人群的购房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退出市场,从而缓解当前成交量再次过快上涨的现象。1月份全国楼市火热,若房贷紧缩,将会促使部分人群退出市场,预计2月份的成交量将会有所减少。

  此次,虽然规定二套房首付提高,但是执行的时间没有具体确定,所以将可能促成消费者规避政策短期之内成交量加速上涨。但当前时值春节,银行歇业或房贷额度用完,已经基本停贷,赶搭末班车难度也大大增加。

  张月表示,从当前的信贷市场来看,二套房首付的提高只是信贷紧缩信号的开始,未来预计房贷市场政策将可能会进一步紧缩,利率存在继续上调的可能,加之当前通胀的压力,加息预期较高。未来房贷的成本将会明显增加,门槛会越来越高,购房者获得房贷的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市场的影响将会十分明显,未来贷款购房的难度将会明显增大。

  但对于短期内市场来说,张月认为,由于前期成交涌现的余温,很难再出现首次调控政策时期业主抛售的现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表示,预计2011年,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供给适度增加,而需求基本稳定并小幅回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趋势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按照“新国八条”的政策,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从高执行、多套住宅停止贷款等措施,都对房企资金来源产生影响。如果这些政策有效地执行下去,势必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各房地产公司资金链压力会不断上升。同时,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其他资金中个人按揭的增长率逐渐降低,无疑也会加重资金压力。

  竣工面积增加导致供给加大释放,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会有所改善,价格过快上涨压力将维持趋缓态势。预计2011年可投入市场的商品房供给量会有较大增长,整个房产市场供求关系会进一步改善,价格过快上涨压力将维持趋缓态势。

  交易规模继续平稳小幅上扬,但区域市场差异性显著。预计2011年全年,一方面,政府调控政策松动的可能性很小,限购、限贷等政策将依然实行,加之“房产税”试点会产生住房持有成本增加的预期,因此投机、投资性需求会审慎入市;另一方面,考虑到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预计一部分刚性购房需求将等待被保障房体系吸收。但考虑到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以及居民通过投资房产以抵御通胀风险的现实需要,预计在成交量方面,2011年全年仍可能保持平稳小幅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潜力较为有限。

  2011年房价仍会上涨,但涨幅会相对较为平缓。从供给角度来看,2010年在房地产投资额、土地购置面积、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以及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方面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供应量在总体上是增加的。而从需求角度来看,由于受到国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限购令”以及抑制通胀的政策影响,消费者可能继续采取观望态度。然而,刚性需求与改善性需求仍会构成较大基数,因而住房需求在短期内可能有增无减,对房价上涨形成现实压力。综上考虑,预计2011年房价仍保持上涨,只是其上涨速度有可能比较平缓。

  该人士称,预计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依然从紧。宏观调控政策将侧重于对现行调控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加强执行力度,加强对重点城市的监控,也包括城市政府间的效仿、攀比而出台一些个性化的限购、限贷等政策。

  2011年千万套保障房面市有难度。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至少需要1.34万亿元的投资,综合历史数据,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央拨款、公积金收入总共对其贡献不会超过6000亿元,因此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约8000亿元参与建设。在供地方面,以保障房每套50平方米~70平方米计算,1000万套保障房就意味着5亿平方米~7亿平方米,接近2010年全年住宅交易量。目前土地供给有限的前提下,如不特殊批地,保障房建设用地必对商品房用地产生挤出效益,从而影响地方收入。

  (综合搜狐网、《新民晚报》)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