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调摄。
阳气郁积易上火
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回升,但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人体犹如刚发芽的幼苗,气血从内向外走,毛孔也逐步开放。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体内阳气发散,防止内热产生。
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
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为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再凉拌。香椿不宜过多食用,否则易诱使痼疾复发,慢性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韭菜也属于生发食物。韭菜辛温补阳,有发汗解表、补肝阳的功能。如韭菜炒鸡蛋可补肝肾、益气血,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者可以多吃。
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韭菜。
春季可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由于青色主肝,可多吃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以滋阴润燥、舒肝养血。春季不要多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
头痛发热伤于风
按摩食疗得健康
风是春天主气。《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自然界会使人致病的外邪要及时躲避。而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怎样才能躲避风邪侵袭呢?明代李时珍曾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在此介绍一款天麻炖鱼头。中医食疗理论有“以脏补脏”之说,从这个观点看,鱼头是补脑的,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二者合用,对风邪所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经》也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梳头祛风还得从人脑后的风池、风府穴说起。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它是脑部最薄弱的易受邪之处。由于风府穴位于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上,所以风邪从此处进入首先损害的是体内阳气,轻则使人头痛、恶寒、脖子僵硬,重则引发中风偏瘫。在风府穴外侧两寸许,各有一处凹陷就是风池穴。风池穴也是风邪入口,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上,风邪从风池进入,会令人口苦、目眩。如经常梳头刺激这几个穴位,通畅气血,可让风邪不得侵入。
梳头时先从前额发际向后梳到颈后发根处,再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然后从左、右耳上部分别向相反方向梳理。头发稀疏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边梳边按摩头皮。每个部位的动作可重复5次~6次,整个头发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最为适宜。(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