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高速依然畅通
医院复印病历出错,谁掏钱?
女童被电梯带翻遇险
民警碰巧路过伸援手
农村“山寨”食品泛滥 监管难
剩余年货太多咋处理
有人“换礼”有人想捐
雪后路滑
注意安全
扫雪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山寨”食品泛滥 监管难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一滴香、地沟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各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查处力度,但农村因多种原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各种不合格的“山寨”食品泛滥。

  

  伪劣食品泛滥

  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农民购置年货仍然依靠“赶大集”,许多商家抓住这个商机大赚一笔,可集贸市场上、农村小店里的年货中不乏假冒伪劣食品。

  春节期间,记者在浚县黎阳镇采访时见到有商家销售“依利酸酸好”,该饮品的包装和“伊利酸酸乳”非常相似,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但“依利酸酸好”的生产厂家在河南省宁陵县。记者拆开一盒“依利酸酸好”喝了一口,有苦涩味,还有化学试剂的味道。

  通过在多地走访记者发现,类似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很常见,不少商店存在进货渠道不明、伪劣食品泛滥的情况。一箱“蒙生”牛奶标价仅13元,包装和蒙牛牛奶极为相似;规格15瓶500ml装的“令麦郎”绿茶,一箱标价才14元,包装和今麦郎绿茶极为相似……记者还见到一种“营养快线”,外包装和“娃哈哈营养快线”非常相似,只是没有娃哈哈的商标,厂址为河南漯河。记者拨打“山寨”饮料包装盒上标的联系电话,但都无人接听。

  有村民告诉记者,农民走亲访友很喜欢带这些饮料,因为品牌食品价格高,这些“山寨”食品便有了市场。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浚县黎阳镇王可庄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来回走动的亲戚都是农村人,没有太多讲究,即便知道自己买的是仿冒产品也不会太在意,“正品太贵了,要走的亲戚太多,要是都买正品,那开销太大了。再说,也没听说谁吃这些东西吃出问题。”徐女士说。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商家法律意识淡薄造成“山寨”食品在农村大行其道。为了迎合农民的消费需求,不少商家将价格低廉作为进货考虑的首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存在质量问题的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监管困难重重

  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加上鹤壁农村点多线长,农村卫生食品安全监管困难重重,导致大量“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市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农村集市上销售的食品很多是自产自销的,不少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更没有采取保鲜措施。在城市被查出的假冒伪劣商品有时候会“上山下乡”,一些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后可能流入农村集市。

  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涉及质检、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在农村市场限于人手及检测设备不足,往往都是商户交罚款完事,为此造成监管盲区。

  另外,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品安全法》处罚的起点是2000元,而在农村便利店一般数额较小,另外农村经营者对食品经营违法认识不足,“只要没有闹出人命就不算违法”的观念根深蒂固,另外,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制假售假小作坊的出现。

  □晨报见习记者 徐广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