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公务员”
是如何炼成的
“民心工程”成摆设,问责不能成摆设
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送礼清单真是“莫须有”吗?
崔炳文 著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心工程”成摆设,问责不能成摆设

 

  □草根

  

  政府投资数千万元“改水”,结果送走了“高氟水”,却引来了发黄的“铁锰水”。辽宁新民市的防氟改水“民心工程”,变成部分群众的“伤心工程”。(2月10日《新京报》)

  斥资千万的“民心工程”就这样打了水漂,成了摆设,不能不让群众伤心。而更让人伤心的是,直到现在,没有一个部门被问责,没有一个责任人被追究——“民心工程”成摆设,而问责居然也成了摆设!“民心工程”为何成摆设?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改水工程未经科学勘测和论证就盲目开工,赶工期、赶任务,导致巨额投资成了摆设。”归结起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决策失误”。

  正是因为决策失误,才使得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民心工程”沦为“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甚至“伤心工程”。这些工程原本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可是,由于蒙上权力决策者的“功利色彩”和“政绩魅影”,于是,这些工程就变了味道,脱离了民心、民意和民利的本意,成了少数人的“政绩工程”。

  近年来,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在4000亿元左右。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曾说过,“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也是腐败,而且是更可怕的腐败。”

  决策失误频仍,缘于对决策者约束不够,问责不力。任何决策都有一定风险,公共决策也概莫能外。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和规避公共决策的风险,就必须要有配套的决策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只有让决策者付出决策失误的代价,才能倒逼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如果决策者能够预想到决策失误应有的风险代价,对问责存有敬畏之心的话,我想,是不会未经科学勘测和论证就盲目开工,更不会拼着命地赶工期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