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肯机智化尴尬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1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肯机智化尴尬

 

  ·历史散叶·

  克里姆林宫的大小人物都知道毛泽东吃鱼很讲究,不是活鱼他不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向随行的厨师严格下令:“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他们要是送来死鱼,就扔回去。”果然,苏联送鱼来了,是死鱼,厨师遵照毛泽东“扔回去”的命令,拒绝接收。来送鱼的上校慌了,找来翻译才明白,毛泽东只要活鱼,不收死鱼。上校立即表示,马上送活鱼过来。

  其实,毛泽东在国内是活鱼、死鱼都吃的。为什么一到莫斯科就只吃活鱼呢?原因得追溯到1949年1月米高扬密访西柏坡一事。为了表示对苏联代表的热烈欢迎,中方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西柏坡山区条件艰苦,不可能有更多的美酒佳肴,中央机关也没什么特殊条件,只能用自己养的猪、鸡,还有滹沱河里的鱼来招待客人。谁知,用餐的时候米高扬问:“这条鱼是活的吗?”这一问,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才有了毛泽东在莫斯科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毛泽东访莫斯科只吃活鱼

  1935年,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共产党和抗日军民想方设法刁难打击。何香凝到南京找蒋介石,为抗日战士争取物质援助,蒋介石设宴招待,但对援助之事一直闭口不谈,何香凝愤然离去。

  事后,何香凝将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并附上一首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帽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给蒋介石送裙子

  鲁迅与林语堂因蚊帐争吵

  林语堂与鲁迅,两人曾经志同道合。1925年,主持《语丝》周刊时,鲁迅曾两次主动给林语堂去信约稿,林语堂随即成了《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不过鲁迅和林语堂却因一顶蚊帐逐渐心生隔阂。

  两人曾同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一次鲁迅不小心把烟头扔到林语堂的帐门下,把林语堂的蚊帐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心里十分不悦,厉声责怪了鲁迅。鲁迅觉得林语堂小题大做,因一顶蚊帐发这么大火,未免太伤人了,于是说一床蚊帐不过五块钱,烧了又怎么样,两人就这样争吵起来。后来,在一个饭局上,几位广东籍作家兀自讲粤语,林语堂就故意讲洋泾滨英语(即混合英语,母语或者其他语言与英语混在一起说)逗趣。鲁迅极为不满地说:“你是什么东西!难道想用英语来压中国的同胞吗?”弄得林语堂很尴尬,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杜月笙与国民政府财政部有一笔交易,他为此支付了600万元。后来,他想讨回这笔钱,但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却还给他600万元公债券。

  不久之后,193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刊出一则新闻《枪弹未击中宋子文》,报道引用宋子文的自述:“我从车站走出来,离出口处大约15英尺远的地方,突然有人从两侧同时向我开枪……我身边秘书的腹部、臀部和胳膊都中了弹……奇怪的是,我竟毫发未伤。”很显然,这是为了吓唬宋子文,而这场枪击的幕后主使人就是杜月笙,宋子文弄清真相后,迅速把公债券换成现金。

  杜月笙用子弹威胁宋子文还钱

  一次,林肯正面对大众滔滔不绝地演讲。忽然,人群中有一位不知名的男子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打开纸条一看,纸条上竟然写了“傻瓜”两个字。当时,林肯旁边有很多人已看到这两个字,他们都盯着林肯,看他如何应对这一公然的挑衅。在诸多目光的注视下,林肯略一沉思,然后微微一笑说:“本人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部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却正好相反,这一张纸条上只有署名,却缺少正文!”话音刚落,在场人员立即为林肯的机智和幽默鼓起掌来。那位“只署上名字”的男子混入人群中溜了,会场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演讲继续进行。(均据人民网)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