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百姓的刚性支出上升,一些中低收入群众感受尤其明显。
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菜价走高?这一势头能否得到遏制?新华社记者在蔬菜主产区海南和主销区北京等地,对当前蔬菜的产销流程进行了跟踪采访。
调查发现,我国蔬菜生产总体上能够满足消费需求,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
▲
▲
▲
现状 菜价普涨局面基本形成
15日上午,记者在海口市龙昆南农贸市场遇到了刚刚买完菜的冯桂霞。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她直率地说:“过去肉贵还可以吃菜,现在菜价都快赶上肉价了。”
海南是冬季瓜菜的主产区,百姓也吃不到便宜菜,更不要说蔬菜自产率只有20%左右的北京市了。
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分析,纵观菜价走势,可以确定菜价普涨的局面基本形成。一旦蔬菜价格被推到新的水平,在通胀和其他产品价格上升的环境下,难以回落到前期的水平。
▲
▲
▲
探因 流通成本上升是重要因素
2月20日,海口市白龙综合市场的一名菜贩正在卖菜。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年蔬菜需求量约6.02亿吨。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47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多200多公斤,完全可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杜永臣表示,当前菜价波动有非生产环节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分析说,蔬菜产销环节最多有十多个,流通成本上升,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告诉记者,北京蔬菜供应的70%至80%来自外地,每天运到新发地的外地菜达1300万到1400万公斤。由于蔬菜产区、销区分离,加上长距离运输,必然会增加流通成本。
与此同时,蔬菜产区一旦遭受干旱、低温、台风、热带风暴和持续强降雨的袭击,销区遭遇雨雪天气,导致蔬菜运输受阻等,也会引发菜价突发性上涨。
▲
▲
▲
支招 稳定菜价要靠产销“接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蔬菜销区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产区仍然主要依靠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产区和销区之间的蔬菜流通主要依靠许多小运销商完成,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蔬菜产销格局中,市场价格垄断程度高,产区和销区之间信息传导滞后,导致了生产的盲目性,以致出现蔬菜供给局部过剩和局部短缺的现象交错,产区“卖难”和销区“买难”的问题并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认为,现行的产销格局,要求各地政府统筹规划,布局建设蔬菜基地,加强产销衔接,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避免盲目生产。
(据新华社2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