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名片背后的故事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1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名片背后的故事

  1945年8月,毛泽东(左二)、周恩来(左四)、王若飞(左五)在延安机场,准备前往重庆参加谈判。
  刊登在《民国春秋》上的毛泽东的名片,左侧为冯玉祥在名片背后写的字。
 

  ◎想一睹毛泽东的名片,为何这么难

  ◎毛泽东的名片为何如此简单

  ◎毛泽东的名片价值几何

  核心提示

  名片虽然自古就有,但大规模使用,还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如今人们手上的名片,个人信息可谓应有尽有,除了名字、工作单位外,还有身份、职位、电话号码、邮箱、QQ号码等。初次见面,递上名片,也就完成了自我介绍。这亦成为现代人交际的礼节之一。

  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些名片,它们的主人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这些名片都只有极少数人见过,它们被深藏在档案馆的特藏库中,相当珍贵。小小名片,为何值得如此珍藏?名片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往事?如果非要算个价格出来,这些名片价值几许呢?

  ▲

  要想看毛泽东的名片?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毛泽东的名片,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你想见一见这张名片长得啥样?一个字——难!这么说吧,没有特殊许可,没有相关课题,就连档案馆的职员也见不到。迄今为止,见过这张名片的人,屈指可数。

  毛泽东的名片有啥很特别的地方吗?涉及绝对机密?还是小名片里藏了大玄机?一位见过这张名片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其实,毛泽东的名片非常简单:普通名片大小,中间空白处手写“毛泽东”3个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信息。

  虽百般努力,记者仍无缘见到这张名片。但经过寻找,记者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一份年份不清的《民国春秋》杂志上见到了这张名片的真容。

  这张名片,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唯一的毛主席的个人名片。它的捐赠者是冯玉祥。上世纪60年代,冯玉祥的家人决定把冯玉祥身后的遗物都捐献给国家。书籍、日记、收藏的鸡血石、和田玉印章等所有遗物都打包,装成了几个箱子,送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经过后期整理,专家们发现,他们收藏的有关冯玉祥的资料多达1500多卷。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征得冯玉祥家人的同意,档案馆的专家们开始整理冯玉祥的日记。让他们兴奋的是,在日记本中还意外发现了毛泽东、周恩来以及王若飞三个人的名片。这些名片虽然在日记本里躺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崭新的。

  “现在,这些名片作为冯玉祥的遗物被当成特殊收藏安放在特藏库里。放入特藏库的文物有两种,一种是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还有一种是特别珍贵的文物,如:孙中山的手记,蒋介石年谱……特藏库里的宝贝超级‘享受’,有专门的恒温、恒湿设备,不用愁被虫蛀,有专人打理。”

  名片背后隐藏故事

  请毛泽东吃饭不用勤务人员

  他们的名片为何如此简单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这张名片背后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它是怎么到冯玉祥手上的?为何夹在日记本里面呢?

  这还得从冯玉祥和毛泽东重庆相逢谈起。1945年8月,蒋介石3次电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建国及民主进步,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冯玉祥对中共代表团的到来由衷地表示欢迎。

  早在大革命时期冯玉祥就与中共党员频繁接触。1926年,他访问了苏联,留下了美好印象。1933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他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此时,冯玉祥因环境所限,不便前往迎接,由夫人李德全代表他去九龙坡机场迎接。

  回到家,李德全就把在九龙坡机场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冯玉祥听了相当激动,感到这次机会难得,一定要设法会一会这位中共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不过,还没等冯玉祥去拜会,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就来拜访他了。

  虽然冯玉祥比毛泽东年长,但对毛泽东的风度、人品早有耳闻,当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站在他面前时,冯玉祥非常感动,但这一次会见相当短暂。因为毛泽东等人当时事务繁忙,所以这次来访只是礼节性的见面,彼此寒暄、问候了一番,没有来得及深谈就告辞了。

  冯玉祥是个重情义的人,凡事讲究礼尚往来,他决定去回拜毛泽东。他事先请人通知了毛泽东,说明自己拜访的时间。1945年8月30日下午,冯玉祥带着女儿冯颖达来到毛泽东的临时寓所——桂园张治中公馆回拜,却不料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这天下午正好有事外出。

  不过,因为之前便知道冯玉祥前来拜访,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怕他扑空,特地给他留下了自己的名片。毛泽东的名片很简单,手写的“毛泽东”三个字。当时,冯玉祥觉得相当珍贵。回家以后,就在这张名片背面写上“卅日下午四时往治中部长公馆”等字,并把这三张名片贴在当天的日记页中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为了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1945年9月冯玉祥决定为毛泽东接风洗尘,邀请他到家做客。于是,他吩咐办事人员,写好请帖送往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也素知冯玉祥一片爱国之心,于是欣然应允。

  为了这次宴请,冯玉祥命令自己在乡间时的厨师老张来办事处亲自做菜,对副官说:“明天有五六个人吃饭,叫老张做得好一点,丰盛一点。”考虑到毛泽东是湖南人,临了又专门交代:“多弄几个湖南口味的菜。”

  9月7日,秋高气爽。冯玉祥一早就到办事处,询问了厨房里为宴会准备的情况,还一反从来不备烟酒的习惯,专门派人买来了名贵烟酒。一会儿,冯玉祥又想到了什么,立即叫来手枪营营长葛效先,严肃指示道:“我下午请客,你们站岗放哨要特别加强守卫,严密警戒,不得有半点疏忽!”因为冯玉祥办事处毗邻特务头子戴笠的巢穴,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他真可谓用心良苦。

  下午4时,客人到了。冯玉祥赶忙从客厅迎出,几步就跨下了台阶,笑容满面地迎接毛泽东、周恩来等客人。冯玉祥显得很兴奋,朗声笑道:“承蒙毛主席、周副主席屈尊就驾,光临敝处,实在让寒舍蓬筚生辉呀!”毛、周二人拱手相谢:“承蒙你如此厚待,我们真是荣幸之至啊。”随后,宾主到客厅就座后,就无拘无束、十分亲切地交谈了起来。

  很快,饭菜准备妥当。冯玉祥平时请客,负责席间招待的都是办事处的勤务人员,而那天为客人端饭送菜、拿烟递酒的都是冯将军身边的高级参谋和副官,是将军的贴心人。这种异乎寻常的精心安排,既表达了冯玉祥对毛、周二人的尊敬和热爱,更是为了毛泽东的安全。

  目前除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了毛泽东的名片外,还有一位将军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收藏了一张毛主席的名片,那张名片一样简洁,米黄色的底,竖版仿宋繁体铅印“毛泽东”三个字;周恩来的名片略窄一些,竖版仿宋繁体铅印,右侧写着“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中间印着“周恩来”。当时这些名片都是专门出使波兰用的。

  那时的名片,无论是式样还是内容都大不一样。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名片可能都比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的名片高档、精致、美观得多,内容也多得多,不仅有单位、地址、电话,还有官衔、职务,职务又要分荣誉性职务和实际职务。如果按照时下一些人的观点,毛泽东的名片应该写上他实际担任的职务。但是,毛泽东为啥不在名片上打上自己的职务还有联系方式呢?专家说,天下谁能不识毛泽东,他的名片上只要有“毛泽东”三个字就已经够震撼的了,无须多做说明。

  名片的收藏价值无法衡量

  “冯玉祥一生都在记日记,在他眼里,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的名片比鸡血石还珍贵,因此一直放在日记本中。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在整理冯玉祥日记时能够找到这三张名片的原因。”专家说。

  毛泽东的这张名片价值几何?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徐廷贵说,这张名片见证了毛泽东和冯玉祥之间的一段友情,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这张名片究竟值多少钱就没办法衡量了,因为在拍卖市场上,还没见过毛主席的名片被拍卖过。

  (据《现代快报》)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