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加强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话题时,部分代表委员对当下“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三大“新型网瘾”的泛滥表达了不小的忧虑,他们呼吁从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层面消除网络成瘾的陷阱,同时要倡导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
新网瘾卷土袭来 成年人纷纷“落网”
与沉溺于过关斩将、打杀怪兽的网络游戏不同,微博、社交网、论坛等新型的网络交流、游戏平台似乎没有那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内容。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新型的网络玩法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纷纷落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网友“tw139”说:“每天早晨上班前,我几乎一条不落地把好友的微博看个遍。虽然大多数内容都是琐碎的事儿或者说是废话,看得我眼睛疼,但不看的话,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东西,心理受不了。”
对微博的依赖甚至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微博控”,即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根据对微博的依赖程度,有的网站把“微博控”分为八级:一级只围观不说话;二级遇到兴奋点才回复、转发;三级休息时间全占用;四级工作时间也在上微博;五级双休日不休息;六级熬夜找热点;七级半夜也在刷新页面;八级生活颠倒,住院治疗。
为了“偷菜”、“抢车位”、“买豪宅”,一些沉迷于社交网站的人经常夜半三更起床,把自己的“车”停在好友的车位来“赚钱”。而有了“钱”,就可以在社交网站上买“好车”……前不久,某沿海城市曝光一起巨额偷窃案件,一名自驾车主迷恋“偷菜”,在进网吧“过把瘾”的10分钟内,车内逾10万元现金被盗,可谓是网上“偷菜”得不偿失。
而另一种“偷菜”成瘾的极端案例是,“偷菜狂”觊觎他人的网络“财富”,通过盗号软件等,试图将他人的网上虚拟财物占为己有。
此外,论坛已经成为许多网站吸引网友观点交流碰撞、信息传递的平台。为了获取高点击率和回帖,一些人逐渐对发帖情有独钟,以至于每天都要发一张或几张原创帖,想方设法引起网友关注、点击、回帖,甚至不惜暴露隐私、制造噱头,造谣诽谤,患上了“发帖癖”。
加强网络管理
构筑绿色“篱笆”
虚拟世界“活蹦乱跳” 现实生活萎靡不振
专家认为,“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这些新型网瘾,实际上是对网络游戏上瘾的升级版。这种成瘾对人的负面影响基本上是一样的,使人在网络中能感受到快乐,在现实里却感到越来越陌生。
网友“清风阿伊清风”说:“我在微博里有近5000个粉丝,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父母和身边几个朋友,还有谁关心我?在微博里可以和姚晨、赵薇这些明星交流,现实里明星知道我是哪根葱啊?现实生活很残酷的。”
和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的多数人是青少年不同,患有“微博控”、“偷菜狂”和“发帖癖”等这些新型网瘾的人绝大多数是心智成熟、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白领、公务员。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微博、“偷菜”、发帖,以至于在网络里“活蹦乱跳”,现实中萎靡不振。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说,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导致暴力伤害和家庭悲剧的案例比比皆是,是成年人患上新型网瘾的前车之鉴。由于微博、论坛目前几乎没有规范,所以发泄、谩骂、诽谤等现实中受到约束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在网络上可以大行其道。新型网瘾对成年人的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个人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行为中。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网络对于整个社会进步的价值有目共睹,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互动方式和游戏层出不穷,一些人不由自主地对某种游戏或者网络论坛上瘾。这里面,既有个人本身的原因,也有网络经营者和游戏设计者故意诱导上瘾的原因。当前的网络必须加强管理,构筑起一条绿色“篱笆”。
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说:“我国在高速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很多年轻人在现实中感到孤独,没有自信,没有认同感,而微博、社交网、贴吧、论坛等网络工具,提供了他们需要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认为,一方面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磨难教育,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对于网络上的恶意攻击、肆意谩骂、暴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不能放任自流。“网络不应成为一个泄私愤、反社会、反政府的法律盲区。网络暴力的泛滥,必将对现实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新型网瘾的产生,和当前我国网络的缺乏秩序有直接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寿全说,“一些网络游戏的设计者和经营者,为了利润,故意设置情节引诱人们上瘾。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些行为的限制和处罚。”(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