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陆空”盯紧日核泄漏
日本震后
中国力保货币稳健
50包盐一家人得吃4年
我国研制出多款
地震救援机器人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发生5.2级地震
去基层就业成新趋势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海上监测

  海水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海淀魏公村附近,一栋白色小楼,就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日本大地震后,每天早上10时之前,要向国家海洋局环保司报送未来三天的海流等预报情况。

  从13日起,黄海等海域都有“中国海监”船舶抽样海水和海上大气放射性元素监测。国家海洋局下属北海分局、南海分局及第三海洋研究所分别在黄海中北部、珠江口及南海北部开展监测。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黄娟说,该预报中心主要做海域大气动力条件的预测,并对放射性污染物在海水和大气中的扩散进行预报分析。

  3月17日开始,该中心每天的预报信息,以短信形式直通青岛市政府应急办。

  黄娟认为,海洋预报应急体系,为事故应急和防护工作起到预警和技术支撑。

  

  ■“空中”监测

  预报第一时间发国务院

  “未来三天核污染对中国没有影响”,这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多日来连续发布的信息,对未来72小时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影响范围、轨迹进行预报。

  ■陆地监测

  每日公布城市辐射环境

  

  海上、空中监测的同时,陆地上,一张巨大的城市监测网也在运行。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从13日起,每日都在网站上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和我国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

  3月19日晚,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综合海洋局、环保部等部门监测结果,发布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据《新京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