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防止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继续核泄漏,工作人员在这套发电机组外部修建了厚厚的混凝土外壳,因此4号反应堆也被形象地称为“石棺”。
俄罗斯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2003年在接受《独立报》记者采访时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有倒塌的危险。他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并未真正对“石棺”的强度进行过评估,也未对“石棺”内的情况进行过研究和监控。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乌克兰的反驳。乌克兰外长表示,“石棺”处于乌专家监控之中,没有倒塌的危险。而且,乌克兰对“石棺”及其毗邻地区的监测从未间断过,一年用于此项的开支超过600万美元。电站工作人员对“石棺”内的核原料和放射性情况保持日夜追踪监控,每年对“石棺”内的空气和水要进行上万次的取样试验。同时,乌克兰亦承认,“石棺”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强度的要求,其服役期亦不确定,存在倒塌的可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于2000年12月15日关闭。乌政府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但西方国家对乌承诺的援助迟迟不到位。2001年4月,核电站脱离乌国家核能公司,乌组建了专门负责解除电站运营、加固改造“石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国家专业化企业,在核电站防护方面加大了国际合作力度。
乌克兰政府认识到首要任务是防止核电站内核原料和放射性废料再次泄漏,并于2003年初批准了一项加固完善“石棺”的计划。2004年初,在“石棺”外封盖新的掩体工程正式动工。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专家的话说,虽然发生泄漏事故的反应堆核原料已经处于封存状态,但它的放射危险性将持续1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