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日报记者 马飞
开栏的话
名扬五洲的洋河蓝色经典,得益于清凉甘甜的洋河“美人泉”水,具有“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是洋河“美人泉”水成就了洋河蓝色经典,让洋河蓝色经典历经50年的风雨变迁,成为当今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牌。
而随着市场化的快速推进,洋河酒厂更加注重品牌的树立。无论是洋河酒厂产品的定位、特点或产品包装、诉求、文化等,洋河酒厂都精心策划,精细打磨。如今的洋河酒厂,更显大家风范。各种系列的洋河蓝色经典成为人们中高档商务、公务接待、礼品用酒的首选。
作为本报长期的合作伙伴和优质客户,本报从今天开始陆续刊发“记者眼里的洋河酒厂”系列报道,以记者的视角带读者认识、了解洋河酒厂,一同品味洋河蓝色经典的博大。(叶晓伟)
“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明朝著名诗人邹辑在《咏白洋河》中的诗句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洋河的向往。
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记者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来到了洋河这座闻名遐迩的苏北小镇。刚一到此,一股酒香便已沁人心脾,真可谓“闻香已醉,未品先酣”。“酒乡”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
提到洋河,就不能不提到洋河的美酒。据传,洋河大曲在唐代就已享有盛名,明末清初已闻名遐迩。当时曾有九个省的客商在此设立会馆,省内外70多位商人客籍于此,竞酿美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之誉。
如今的洋河人是否传承了洋河美酒的独特风骨?记者来到了洋河集团酿造车间一探究竟。
初进车间,一股浓重的酒气已让记者有了微醺的感觉,使人不禁萌生“是否弥漫在小镇空气中的淡淡酒香均来源于此”的疑问。车间十分宽阔,足有六七个篮球场的大小。几名酿酒工人正在不停地翻铲着一口口“大锅”里的原料,不时将身边木桶里的液体倾洒于上,“大锅”里泛着腾腾雾气;地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豆腐块似的酒醅。
据讲解员介绍,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大麦等粮食,洋河酒用的粮食大多来自东北,那里的日照时间长,粮食淀粉含量高,也更容易达到粉碎的标准。说到粉碎,洋河有着自己严格的标准:高粱、玉米粉碎成6瓣~8瓣,大米、糯米、小麦粉碎成2瓣~4瓣。一把碎粒儿抓在手中,竟有不少如流沙般从指间漏出,小小的粮食颗粒能粉碎至如此,若非有先进的设备仪器做保证,实属不易。粉碎成小颗粒状的粮食经过蒸煮糊化和发酵,就成为了待用的酒醅。
“下一步就是将酒醅配料装甑,这些‘大锅’就是甑桶了,而这些装置是用来蒸馏的。”讲解员指了指车间里的几台高炉说道,“装甑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原酒流出。”讲解员边说边接了一杯原酒出来,清亮透彻的色泽与一般白酒别无二致。记者试着啜了一口,却发现即使只是原酒,却也异常绵柔、舒适顺喉。记者自身好饮,平日所品酌的白酒品牌也为数不少,但如此的清冽幽香却无出其右者。也许正是洋河酒业一流的先进仪器设备和严谨的制作流程造就了其品质的高雅出众。“原酒是没有经过储存的酒,储存一段时间后它的口感会更好一些。当然,原酒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才会变成我们平时所喝的白酒。”讲解员解释道。
说到洋河酒的工艺,可谓源远流长,老五甑续渣法就是其沿用数百年的“杀手锏”。如今,当代的洋河人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使洋河酒日臻完美,形成了“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被誉为浓香型大曲酒的正宗代表。而蓝色经典系列,则更是将“绵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洋河酒业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即将离开之际,记者在厂区内看到了闻名遐迩的美人泉,洋河酒的甘霖便取于此处。绿柳环绕,山石峻峭,一尊汉白玉的美女雕像,手提酒壶,婀娜多姿,含笑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似要向人们倾诉有关于她的美好传说……悠悠的泉水汩汩流淌,将洋河酒的千年经典静静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