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4月22日,市妇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二届感动鹤壁“十佳母亲”评选表彰活动。近日,记者对第二届感动鹤壁“十佳母亲”的部分参选群体、市妇联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基层妇联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近本届感动鹤壁“十佳母亲”评选活动的参选群体——市社会福利院的保育员们。
□晨报记者 张小娜 李可/文 张志嵩/图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刚来到世上就身患某种疾病,因各种原因被亲生父母遗弃,经过几番辗转被送到了市社会福利院。在市社会福利院里,他们遇到了一个由18个人组成的群体——保育员“妈妈”们,这些保育员的工作就是让这些折翼的天使得到庇护,让他们仍可温暖栖身于世间。
4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社会福利院没多久,一个脐带还没有脱落的女婴被淇县某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送到了这里。据了解,加上这名女婴,市社会福利院目前共收养孤残儿童153名,其中病残儿童占96%以上,残疾病种达60余种。
那些为孩子而流的泪水
在保育员的名单中,记者注意到一个名字——王文兰。记者从她的简历中看到,2009年,王文兰从市工贸学院毕业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当时只有20岁。现在,王文兰已经是婴儿组和童年组两个组的组长,照看着100多名孤残儿童,管理着十几个保育员。
见到王文兰时,她身穿一套黑色的运动装,眼睛透出和善的目光,举手投足间有着超出22岁年龄的成熟。
记者在对王文兰的采访中发现,她对这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只要提到任何一个孩子,她都能说出孩子是什么时候被送过来的,有什么病,需要注意什么。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弓建周告诉记者,能够胜任市社会福利院的保育员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如果没有强大的爱心做后盾,每天要照顾身患各种疾病的孤残儿童,一定会觉得非常压抑。王文兰的爱心无疑是非常强大的。
去年春节前夕,福利院的孩子党文超因病在郑州的医院做手术,手术后回到鹤壁京立医院住院。后来,身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党文文也来到鹤壁京立医院输血。王文兰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在医院照顾两个孩子,一直到过了正月十六才回家。父母希望她回家过年,她却留在了医院,同学朋友约她出去玩,她也一心把时间留给了孩子们。
“其实照顾他们倒没有什么困难,就是看见孩子难受的时候自己也很难受。孩子遭那么大的罪,那种痛苦大人都承受不了,我看着他难受心里也特难受。”说到这里,王文兰不禁潸然泪下。
这时,弓建周忍不住向记者说,他去看文超时,和文超住同一个病房的孩子的妈妈向他一个劲儿夸王文兰。“那位妈妈告诉我,王文兰把两个孩子照料得非常好,给孩子们喂饭、擦身体,陪孩子们说话,非常耐心。听了这番话我就觉得,王文兰对福利院的这帮孩子真是掏心窝子般的好。”弓建周说。
那些真诚的祈福
王文兰对记者说,与这些遭遇悲惨的孩子们在一起,她比同龄人成熟许多,承受能力也十分强大。“我在家里就不是一个娇气的孩子,家里的农活我都会干。来到福利院之后,我的很多观念都改变了,我知道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是很多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我觉得跟自己的父母吵架、怄气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我也知道了珍惜很多东西,也更知道感恩。”王文兰说。
弓建周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他来到福利院,当时应该是孩子们的午休时间,他却发现很多孩子都很兴奋地在一起叽叽喳喳地闹着玩。他走过去一看,原来王文兰正在用小刀和锯条,一点点地给孩子们刻小桃篮。王文兰刻好之后,用红色的丝带给孩子们戴在手上、脚上和脖子上,围在她身边的孩子每人一个。弓建周看到,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与同伴分享自己得到的小礼物。
王文兰告诉记者,夏天天气太热,孩子们不想睡午觉,她就想办法让孩子们有事干。有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有一些野生的桃树,便摘了些桃子拿到福利院,洗后让孩子们吃了。孩子们吃完桃子后,王文兰让孩子们把桃核给她,她再把桃核刻成小桃篮送给孩子们。“在我的老家,小桃篮是吉祥物,我给孩子们戴着玩,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王文兰说。
许多年过后,也许孩子们会忘记很多事情,但一定会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年轻的保育员真心地为命运悲惨的他们祈福,并真诚地为减轻他们人生的痛苦付出努力。
2009年12月31日,婴儿党新立刚送到福利院时,他的脐带还没有脱落,在医院被诊治为“颅内小脑出血”。医生对保育员们说,孩子活下来的希望非常小,但是保育员们觉得不能放弃,就把孩子放到保温箱里悉心照料,加上医生的精心治疗,党新立竟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从那之后,王文兰开始注重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心脏病有多少种,应该注意什么,王文兰说起来头头是道。“我希望我学的东西能够切实为孩子们减轻痛苦,能够真正帮到这些可怜的孩子,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王文兰说。
那些无比开心的时刻
一位孩子正在啼哭,保育员赶紧拿来奶瓶,一边喂,一边轻轻地拍着;过了一会儿,孩子停止了哭闹,渐渐安睡。保育员动作麻利地给他换了尿布,并用棉被给他盖好。这是记者刚走进市社会福利院婴儿部时看到的一幕。
“不同的婴儿,其喂养方式、奶粉种类、食量都不相同。比如唇腭裂婴儿要挑选专用奶嘴,奶瓶要垫高,还要一点一点缓慢地挤进他们的嘴里,不然容易呛着;要密切注意孩子们的肢体发育情况,还要对病残儿对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要按照营养配餐表,为不同婴幼儿进行不同时间段喂食……”有着多年保育经验的保育员琚艳红说,这群特殊的孩子其实挺难“侍候”的,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年近40岁的王秀爱在福利院当保育员已经将近两年了。她说,在这里工作有很多快乐,比如哪个不会说话的孩子突然喊了一声“妈妈”;哪个孩子会悄悄地给她搬个小板凳,拉着她坐下,静静地在背后给她捶背;哪个孩子在门口望眼欲穿地等她来上班,一见到她之后就高高兴兴地拉着她去换工装等。
保育员琚艳红介绍,虽然这些孩子是孤残儿童,但他们其实仅仅在思维上慢一些,智力上弱一些,其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思想非常单纯,你对他们好,他们就对你好,有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一些事情真的让人很感动。“他们非常懂事,如果看到我在忙着,即使非常想让我陪他们玩,他们也不会跟我说,只是跟在我的身后跑来跑去,看见我忙完了,他们才会跟我说话。而且他们对我的依赖也让我非常感动,如果他们在我附近玩,就会喊我‘妈妈’,如果我答应了一声,他们就会继续玩;如果我没有答应,他们就会十分焦急地一直喊,直到我答应了,他们才会安心地去玩。”琚艳红说。
保育员王秀爱说:“我既然来到这儿,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他们好点。”她回忆,在她刚来福利院时,脑瘫患儿党鹤昆还只会在地上爬,用嘴到处舔,后来她不厌其烦地为党鹤昆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党鹤昆不但能走,还能跑了。“第一次看到党鹤昆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时,我连着好几天都觉得心里美滋滋的。”王秀爱说。
弓建周说:“我们的保育员,仅仅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责任心和恒心。孩子们得什么病的都有,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保育员实属不易。”
18位保育员,153名孤儿的“妈妈”们,她们都怀着一颗热忱的心,用爱和责任点亮了一盏一盏灯,为这些在黑暗和孤独中迷茫摸索的孩子们照亮了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