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居民饱受堵车之苦
即日起
不定期发布权威信息
销售舞弊器材
吉林市一法院工作人员
被炸身亡
广西警方出动250余名警力
侦查“地税局长被灭门案”
全球最高酒店
在港营业
招 聘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康》杂志发布宜居感受调查结果,在一线城市中
过半居民饱受堵车之苦

 

  据法制晚报消息 全国各级城市的交通状况已十分严峻,超四成受访者表示上下班遭遇的堵车情况“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在一线城市,过半居民饱受堵车之苦。

  4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宜居感受大调查”。3日下午,《小康》发布该报告。

  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1044人中,只有不到四成人对所在城市总体环境给予“好”评,近七成受访者将本市空气质量不良归咎于“车辆太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

  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城市噪音、交通拥堵和垃圾管理,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城市环境急需改进的五个方面。

  

  [调查·堵车]

  一线城市居民 过半为堵车发狂

  机动车的发明是为了让出行更加快捷,可现实正朝着事与愿违的方向发展。

  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上下班堵车状况“严重”。一线城市尤为糟糕,认为堵车严重的受访者高达半数以上,其中16%的人认为堵车状况“非常严重”。

  对于交通的改善,城市居民的愿望十分迫切。调查中,受访者最拥护的三项改善措施是:发展公共交通、道路规划更加合理和公车改革。

  ●建议

  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对私家车依赖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认为,交通拥堵,是由于城市把道路资源和出行方式过多地向机动车出行方式倾斜造成的。机动车享有绝对的路权。而作为行人,作为骑自行车的低碳出行者,在街道上就像二等公民,近在咫尺的地方却要跳上跳下绕大远。

  李波说,城市道路资源有限,怎样让有限的道路资源发挥最大的通勤作用,让道路的流动性更好,这就决定了要在公共交通方面必须做得更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还相当低。

  从人的尺度考虑,宜居城市应建设一个完整的公交优先交通系统,减少公众对私家车出行日益严重的依赖。杭州公共自行车解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模式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参考。

  

  [调查·其他]

  空气质量不良 汽车尾气是主凶

  机动车数量飙升带来的另外一个城市之痛是空气污染。

  清新的空气是人们的生存所需。但据调查,只有32.8%的人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给予“好”评。近七成人将本市空气质量不良归咎于“车辆太多造成汽车尾气污染”。

  另外,“垃圾污染”问题从去年排名第四提高到了今年的第二位,认为自己受到垃圾污染的受访者高达67.2%。

  调查发现,一方面,人们的垃圾分类习惯还有待培养。不到两成的受访者表示在生活中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另外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尚未形成。

  

  ●分析

  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底线

  著名城市专家、教授连玉明曾经指出,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底线。城市经济无论发展得多好,如果违反了宜居的底线和环保的红线,都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麦肯锡公司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将出现2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3个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但在憧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或许更要认识到,“中国速度”引领下的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未来的二三十年,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好人居环境,以及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居住、出行、垃圾等问题,那我们的城市化就是一个作茧自缚的噩梦。”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称,“公共政策必须在危机中把握机会,作出超前的判断——中国的城市必须是低碳的、宜居的,除此别无选择。”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