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孩子视力不好
家长怎么办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5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片深情在故乡,直金河捐资36万元建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
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5月1日,直金河(中)请来的军医在为村里老人体检。
 

  

  □晨报记者 赵玮 文/图

  核心提示

  说起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直金河,淇滨区上峪乡南山村的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为家乡修路、打井、建蓄水池、建沼气管网,为村里的小学生发奖学金,为65岁以上老人发春节红包……

  2011年3月,直金河再次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36万元,修建村老年活动中心和卫生室,并捐献了1500多册图书、多种报刊杂志、健身器材、医疗器械、病床及常用药物。

  5月1日,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当天,直金河又从石家庄请来四名空军某部的军医,携带着医疗设备,为本村及邻村的150名65岁以上的老人体检、义诊。

  17年来,直金河老人把反哺家乡当成退休后的事业,不图名,不为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逃荒归来

  感受到浓浓乡情

  

  1940年9月,直金河出生在上峪乡南山村北圪台的一个四合院里。在他两岁时,河南先遭大旱后遭蝗灾,第二年又闹大旱,人们开始吃树叶、树皮。为了活命,直金河一家七口踏上了闯关东之路。一路乞讨一路行,沿途被饿死的人到处可见,走到天津一带,直金河的爷爷由于年事已高,加之路途劳顿,一病不起,倒在天津宝坻附近的农田里。安葬了老人后,全家人继续上路,艰难跋涉3000多里,终于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落下脚。

  1949年全国解放,直金河的父母又带着全家踏上了返乡之路。直金河的叔叔听说他们要回来,赶着毛驴车到河口去迎接,婶婶则做好了捞面条在家等,还有很多村民到村口迎接他们的归来。一进村,直金河全家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由于刚逃荒回来,家里极度困难,口粮都要借着吃,直金河和二哥给邻居放牛补贴家用。每当赶牛上南岭时,看到小伙伴跑向学校,直金河都会流下羡慕的泪水。   在村里乡亲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学业

  每天放牛回到村里,听到学校传出的读书声,直金河就会跑过去在教室外面跟着念。他求母亲给自己买了课本,每到晚上就向小伙伴请教。白天赶牛到山坡上,他捡来白色的石块,磨得尖尖的,在青石板上学写字。

  母亲看到他酷爱学习,十分不忍,答应他可以在农闲时上学。直金河格外珍惜这一学习机会,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五年的课程,中考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其间,直金河的父亲去世,大哥参军。为了让他继续上学,当时的村支书张景旗让互助组包下了他家所有的重活儿。

  “要没有当年村里的乡亲帮我家种地、供我上学,哪有我的今天?”回忆起往事,直金河感慨万千:“多亏了村支书和乡亲们的帮助,村里的很多孩子才能继续学业。离家几十年,每每想起家乡,首先涌上心头的就是‘感恩’两个字。”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957年秋,直金河被免试保送到汤阴一中(当时我市没有中学),在初中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于1959年冬应征入伍。

  一向不落人后的直金河在部队同样表现优异,3年后被提升为排长,少尉军衔。1965年,直金河所在的部队移防至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他从团政治处文化干事做起,先后任守备一师的干部科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   退休后反哺家乡

  1995年,时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直金河退休了。在外地多年,回馈家乡一直是直金河最大的心愿:“原来身在外地,加上工作忙,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了。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我有责任来帮助家乡建设,关爱家乡的父老乡亲,报答他们当年对我的恩情。”

  其实,早在1994年,直金河已开始反哺家乡。那年,回家探亲的直金河看到村里人吃水困难,要跑几里山路去挑水,心里很难过。他拿出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万元钱,交给村里打水井、建蓄水池、铺设管网,让村民再不用为吃水而发愁。而当时他和老伴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多元,还要供一家六口人生活和四个孩子上学。“1994年拿出来的那一万块钱,全家省吃俭用攒了十年。当时我还真有点儿舍不得,毕竟攒下一万元钱不容易。后来他反复做工作,想想这钱也是为乡亲们办好事儿,孩子和我就都同意了。”直金河的老伴蔺学珍说。

  从那以后,直金河先后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数万元,给村里修路,完善沼气管网,并在村小学设立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孩子,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同时,他还设立了老年基金,每年春节都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送去60元的慰问金,最多的一年,有96位老人拿到慰问金。

  今年年初,看到村里的老年人生活单调,加上交通不便,有的老人生病了也不方便去看,直金河萌生了创办村老年活动中心,让家乡的老人安度幸福晚年的念头。考虑到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他先是和老伴儿商量,在征得了老伴的同意后,又和孩子们商量,在全家的一致赞同下,3月初,占地一亩的上峪乡南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开始筹建,5月1日举行了落成仪式。

  当日,记者看到,不少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边锻炼着身体边唠嗑,神情里一片满足。“我出资建立这个老年活动中心是想叫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让他们健康快乐,有幸福的晚年生活。”直金河说。

  当天,直金河还从从石家庄请来四名空军某部的军医,携带着B超机和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来到村里为本村及邻村的150名65岁以上的老人体检、义诊。直金河还定做了150个杯子,发给体检过的老人。又从开封市豫剧团请来演员,为村民们唱了3天戏。

  看着村人围在戏台前美滋滋地听戏,直金河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直金河的小学同学张贵喜说:“因为经济困难,平常有病咱也不去医院,这次人家老直带着医生来给咱体检,检查以后咱心里踏实了,还给咱发了杯子,心里真高兴。”淇滨区上峪乡南山村党支部原书记付金和说:“俺村的大小事情,金河都非常关心和支持,都当成自己的事做,他是俺村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自己的生活很简朴

  “别看两位老人给村里出钱时很慷慨,可自己的生活却格外简朴,可能让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直金河的陪同人员感叹。“两位老人穿的衣裳大部分都是孩子们穿过的。偶尔添新衣,都是几十元钱一件的,从不买好衣服。平常买菜,都是买点白菜、萝卜之类的便宜菜。”

  有时候在大院散步时,直金河看到路边的水龙头滴水,他一定会上前关掉。衣着朴素的蔺学珍老人还经常捡塑料瓶卖废品。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两位生活异常简朴的老人,却把大半辈子的积蓄毫不吝惜地贡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愿意为家乡做事情,这是我的责任。当年村里人帮我家种地,包揽了家里的重活儿,让我安心读书。我母亲、大哥、二哥去世,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我受他们的恩惠太多,我为他们做点事情,太应该了。”直金河说。

  为了家乡的发展,已逾古稀的直金河老人,又创办了河北省河南商会,为在河北的豫企做好服务,动员祖籍河南的河北企业家反哺家乡。目前,他正在帮助两名祖籍鹤壁的河北客商返乡投资兴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采访快要结束时,直金河用艾青的一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情怀,他说,他一生最难割舍的是对故土和父老乡亲的眷恋。(线索提供:常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