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丹丹 文/图
一次机器失控,无情地夺去了潘海河的双腿。在半年多的治疗期内,他多次采取极端行为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都被人及时发现并阻止。这样一个曾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最终觉悟,并勤学手艺。“没有双脚,我还有双手”,靠着坚强的意念,二十多年来,他摆摊卖过水果、开过百货店、卖过书……创业的路上他多次跌倒,但每次都站了起来。现经营着一家电器维修店的潘海河每当回忆起往事,都会感叹道:“虽然我是不幸的,但我会好好地生活下去!”
一次事故夺去了他的双腿
5月11日上午,记者在位于金山路的电器维修店内见到了潘海河,他“坐”在一辆小型机动三轮车上。“这辆三轮车陪了我二十多年,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潘海河说。
潘海河今年40岁,老家在商丘夏邑。他是家中的老大,有3个弟弟。小时候因父亲一直在鹤壁工作,很多活就落在了他幼小的肩上。因家庭条件不好,懂事的潘海河为让弟弟们安心读书,刚上高一的他便辍学了。那年他19岁,经父亲的朋友介绍,他来到鹤煤集团二矿当临时工,负责机械方面的运行工作。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潘海河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可命运捉弄人,一场灾难在他参加工作后不久便降临到他身上。机器在一次启动中突然失控,切割面冲着潘海河而来,在他还没来得及躲闪时,身体就被切成了两半,失去了双腿,潘海河昏迷了过去。
当时正值农忙时节,潘海河的父亲回了商丘老家收麦子,被送往医院后,抢救了三天三夜他才醒过来。当得知没了双腿,潘海河无法面对残酷的事实,拒绝接受治疗。单位安排的两名护理员每时每刻都陪着他,不敢离开。
茫然中他自学了家电维修
接受了半年多的治疗后,潘海河出院了,母亲也回了老家,父亲一直忙于工作,没人照顾的他每天一个人待在职工宿舍里。几平方米的宿舍内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当时我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只能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一堵墙。”潘海河说,“每天没人陪我说话,想出去又出不去,那段日子真是生不如死。”
“有次父亲下班带盒饭回来给我吃,他走后,因为无聊,我便拿着包盒饭的旧报纸看了起来,上面刊登着一条信息:家电维修函授课程。我便想着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将来也可以混口饭吃。”潘海河说,后来他托邻居帮他报名并买了书,从此,他开始自学电器维修。邻居们的电视、收音机等电器坏了,他就免费帮人维修。一年后,他基本掌握了电器维修技术,还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好评。
为生活得更好 他决定自食其力
“过了一年监狱一样的生活后,我下定决心走出去!”潘海河说,父母后来在山城区买了一间小门面房,经营日用百货,让他每天在店里看着。就这样过了半年多,潘海河心里想:“店毕竟是父母的,我不能一直依赖父母,我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必须走出去。”
潘海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经过打听,他了解到上海有专门为无腿残疾人设计的电动三轮车,于是他托朋友帮他买了一辆。“有了三轮车后,我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心里也开心了许多。”潘海河说。
1993年初,潘海河坐上了开往郑州的火车。因为缺少资金,他先在街头摆摊卖水果,因为行动不便,他转行以卖书为生。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他便租了门面房开书店。几年后,由于互联网迅速发展,书店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他最后只好转让了书店,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因为技术好,加上为人热情,服务周到,潘海河的电器维修生意一直不错。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又投资开了一家五金店,但最后因经营不善倒闭了。
目前生活平淡但很幸福
2005年,潘海河从郑州回到鹤壁,在金山路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生意还算不错。
谈到现在的生活状况,潘海河告诉记者,他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幸福。“妻子是正常人,又特别贤惠,不但白天出去打工挣钱,晚上回来还要做饭,并经常帮我打理店里的生意。妻子陪我一路走来,很感谢她!我们有个女儿,已经上了初中。”谈到家人,潘海河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现在平静的生活对我来说很重要,能从那次事故中死里逃生,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一定要好好生活下去!”潘海河说。
潘海河告诉记者,他一定会把店里的生意做好,有机会再投资别的行业,努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我还有双手和大脑!”
“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都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潘海河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