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0周年 系列 之 风云人物
【人物志】 高君宇
本名高尚德,山西静乐人,生于1896年,卒于1925年,1920年参与创办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加入中共北京党小组,成为党员。
他年轻的生命正当耀亮社会时却戛然而止。他23岁参与组织五四运动,24岁时被发展为党员,25岁当选中央委员,28岁任孙中山秘书协助国共合作,29岁突然病逝,而他和民国才女石评梅的爱恋被传为佳话,流传于世。
核心提示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25年,29岁的高君宇病逝,葬于北京陶然亭公园,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四句话,题写者是其恋人石评梅。
“高石之恋是革命年代的爱情佳话,广为人知。”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文秀今年4月14日说,真正认识高君宇之后会发现,他作为第一批中共党员,不仅是优秀的领导者,还是党内早期理论家,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师从李大钊,当过孙中山的秘书,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的发起人之一,高君宇被称为那个时代“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
“野性”少年
1896年,高君宇生于山西静乐县,其父高佩天经商,家有煤矿、瓷窑、布匹、酒坊等产业。
少年高君宇,“野性”十足。别人不敢干的他敢干,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
高君宇深受父亲的影响。其父是商人,又是革命者,早年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后参加同盟会。从父亲那儿,高君宇知道了孙中山、革命党、康有为。
高君宇的侄子高乃存现已75岁,没有见过高君宇,从父亲(高君宇四弟)那里听说过高君宇的往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高佩天剪掉辫子,高君宇见状也剪掉了“猪尾巴”,然后骗他大哥说其头上长了东西,趁大哥照镜子时剪了他的辫子。
村人问:“要是朝廷复辟,你们父子怎么办?”高君宇回答:“要是革命党来了,你们没剪辫子的又该怎么办?”村人哑口。
中学毕业后,高君宇未顺从父亲意愿回乡经商,而去了北京,就读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古老校园里正涌现新潮流,高君宇参加蔡元培一手发起的进德会,后又参加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3月25日,北洋军政府和日本交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照会,双方准备办理手续时,被留日学生获悉,他们罢课归国,并与北大学生商谈。
1918年5月20日,北大学生高君宇与北京其他学生相约,翌日向冯国璋总统请愿。高君宇曾登台慷慨陈词:“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同日本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拼死抗争。”
最后请愿没有成功。
26岁的中央委员
1919年,高君宇以北大学生会负责人的身份,参与组织五四运动。
当运动遭到镇压,他置生命危险于不顾,担任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领导学生继续斗争。
据《太原日报》记者、高君宇研究专家王庆华收集的资料显示,五四运动之前,高君宇的名字不是“高君宇”,而叫高尚德,这是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五四运动之后,高尚德咳血症复发,病倒于榻上。痊愈后,他手持毛笔蘸墨书写“均宇”,意即“均分宇宙”。同学劝他不要因此惹怒北洋政府,高尚德几经考虑,换成谐音“君宇”。
高君宇曾迷恋过无政府主义。但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次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会议上,作为书记的他强调,“无论团组织,还是党小组,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年底,高君宇、邓中夏等青年团骨干加入北京共产党小组。
1921年11月11日,美国召集9个国家召开华盛顿会议,研究太平洋问题,旨在瓜分远东各民族。为此,共产国际计划在苏联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派中共党员参会时,李大钊将高君宇列在其中。
过境后,高君宇等人的1000多块银洋被偷,但由于党组织当时处于秘密状态,高君宇不能向组织发电报,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家中求助,父亲随后寄了1000块银洋。
高君宇的侄子高乃存回忆说,为了那1000块银洋,家里卖了3个店铺,还欠了外债。
1922年1月21日,“远东大会”召开,在高君宇等人的努力下,大会明确提出中国民主革命问题,号召“要对剥削中国的中国军阀开战”。
1922年夏初,高君宇和张国焘等人从苏联回国后,参加了中共“二大”。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进入核心领导层。
要“联合不忘斗争”
中共“二大”之后,同年8月29日召开西湖特别会议,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
会议只有7人参加,分别是5名中央执行委员和张太雷以及共产国际的马林,他们在国共如何合作的问题上分歧很大。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文秀说,当时马林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但陈独秀、张国焘两名中央执行委员表示反对,他们希望建立的是党外的联合战线。李大钊、高君宇则赞成马林的提法,于是李大钊通过高君宇多次力劝陈独秀和张国焘。最后,会议决定中共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
作为中共早期理论家,高君宇此后通过《向导》杂志不断发表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文章,并指出“联合不忘斗争”,特别提出国民革命的核心问题,就是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和领导权。他的统一战线思想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1924年9月,高君宇受命由上海赴广州,协助孙中山工作。10月10日,广州纪念武昌起义13周年,高君宇是游行的指挥者。在那一天,广东商团发生叛乱。他们反对广州革命政府,并枪击游行人群。高君宇的指挥车被击穿,手臂被擦伤。
10月14日,在韶关的孙中山电令镇压商团。平定叛乱后,高君宇受赏识,担任孙的秘书。此后,高君宇北上,开展组织国民会议促成会。该会议旨在揭穿段祺瑞政府的不合法性。这也是高君宇组织的最后一次活动。
英年忽逝,化蝶传奇
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开幕,全国20个省、100多地区的200名代表相聚。
3月2日下午,高君宇突然腹痛,他坚持到4日,无法再忍,被送进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盲肠炎。手术后,他表示出院后要继续参加大会。
3月6日凌晨,高君宇突然逝世,终年29岁。逝世时,高君宇膝下无子。其实,高君宇15岁时曾奉父母之命完婚,但因反对包办,10年后又离婚。
在北京期间,高君宇曾与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相识、相恋。
那是在1920年,山西同乡会上,高君宇结识了石评梅。此时,石正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课余时,写诗写散文。交谈中,高君宇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二人遂经常通信,谈思想,谈抱负。高君宇爱上了石评梅。但石因初恋失败,而抱定独身主义,她只能把高君宇视为知己。
1924年,高君宇因叛徒出卖,遭到北洋政府通缉。他化装脱险,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到石评梅住处告别。石评梅后来写文章回忆说:“杏坛已捕去了数人,他的住处尚有游击队在等候着他。今夜他是冒了大险特别化装来告别我。”高还劝其“不要怕”,“不要紧”。
高君宇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晴天霹雳,她作《墓畔哀歌》:“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三年后,石评梅辞世,她被葬于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