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邓雪湲博士
□晨报记者 赵玮
“在朝歌新区的城市设计中,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交通疏解’这个特点。我们知道成千上万的中国县城都有‘四菜一汤’,就是说县城中心是两条马路的交叉口,然后四角竖着四幢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车辆出入都集中在交叉口附近,地面交通人车混杂,这样的城市形象和秩序是朝歌新区的城市设计中必须避免和一定要颠覆的。”6月6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邓雪湲博士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谈起朝歌新区的规划理念时,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她说,朝歌新区中的商务高层建筑、商业建筑都不是贴着城市道路建一张皮,而是围绕绿色步行轴展开,让人们在绿色中步行,车辆在道路上畅行,互不干扰。大家看到“6+3”可能觉得很漂亮,实际在“6+3”的外围有一圈交通疏导环在支撑“6+3”中大量的车辆、货物进出,这些车辆都不能在鹤淇大道和泰山路的交叉口附近进出和停留。
她告诉记者,朝歌新区规划设计的三大特点是绿轴织补、营城格局、点睛之笔。“绿轴织补”是通过两条绿色的、步行的轴线将被过境交通分隔的四个地块重新形成一个整体,并将核心的功能沿步行系统布局,而不是沿着车行道路布局,使生活回归绿色、回归步行;“营城格局”取义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文献《考工记》中对传统城市的布局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据此作为朝歌新区核心区的功能布局原则,既符合传统习惯,又兼顾现代城市要求;“点睛之笔”位于鹤淇大道与泰山路交叉口四角,融合商务、商业、公共服务、生态多种现代城市功能,也就是“6+3”工程,其中高120米的朝歌明珠是整个新区的制高点,是传统与现代精神的会聚,顶层的观景平台将可俯瞰新区全貌,眺望鹤壁。
“由于朝歌新区的定位是鹤壁副中心,内涵包括服务鹤淇产业聚集区、完善提升朝歌老县城两个层面,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我们规划可以概括为南北两区、一横轴两纵轴、一核心。以泰山路为界,朝歌新区核心区包含南北两区,北区为商务商贸区,为鹤淇产业聚集区提供生产性服务;南区为行政办公区和公共服务区。‘一横轴’是人民路行政功能轴,‘两纵轴’分别是商务办公轴和公共服务-综合商业轴。‘一核心’就是‘6+3’项目,整合了商务、商业、公共服务(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档案馆、科技馆、城市展览馆)、休闲功能,既是功能的核心,也是景观的地标。”邓雪湲说,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对一个城市而言,副中心的出现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城市中心扩大到一定规模,由集聚到辐射,城市副中心承接大城市中心规模扩大过程中部分的人口与经济功能,同时,基于后发优势,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发展模式。
在谈到对朝歌新区未来的发展展望和建议时,邓雪湲表示,基于鹤壁突出的生态竞争力、鹤淇产业聚集区良好的交通区位,她对朝歌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必将在未来5年~10年快速崛起,彻底改变传统的人类聚居形式与生活方式。同时,她也建议应警惕粗放发展模式可能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避免其他地区走过的老路,建设不愧于祖先、造福后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