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清末秀才闹革命
【人物志】 何叔衡
核心提示
计驱张敬尧
反对教条主义
热血洒长汀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1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驱张敬尧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并入第一师范,成为学校里一名大龄学生。

  在第一师范,他认识了毛泽东。年近40岁的何叔衡喜欢抨击时弊,比年轻的学生还要激进。在校园的辩论活动中,这一对年龄相差17岁的朋友时常站在一起。

  1914年,何叔衡毕业后拒绝了父亲叫他回乡的请求,留在长沙楚怡学校教书。在楚怡学校,何叔衡总是青布长袍、砂锅小帽,一副乡间老学究的模样,但他积极参与新事物。他常和师生们一起跳集体舞,他笨拙的动作经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但他不以为意。

  毛泽东和蔡和森筹办新民学会时,何叔衡对这一新事物也积极支持。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新民学会的组织下,湖南也爆发了大规模学生运动。当时湖南督军皖系军阀张敬尧武力镇压了学生运动,导致流血事件。

  当年12月,军警再次打伤请愿学生和工人后,新民学会在楚怡学校开会,何叔衡主持研究具体的“驱张”事宜。

  向皖系军阀吴佩孚请愿,是“驱张”的既定方针,何叔衡希望利用吴佩孚的势力打压张敬尧,但吴佩孚并不表态。于是,何叔衡拜访了当地著名乡绅——夏明翰的爷爷夏时济,希望他推动吴佩孚作出决定。这一举动让夏明翰大发雷霆。

  “你为何与夏时济勾结?”夏明翰劈头就问。

  何叔衡得知夏明翰对夏时济颇为不满后,笑着问:“吴佩孚比起你爷爷如何?”

  “比起吴佩孚,我爷爷当然还好。”

  何叔衡说:“既然如此,吴佩孚我们还要争取,利用他的力量‘驱张’,更不要说你爷爷了。”

  三言两语就让夏明翰消了火。在他们的努力下,夏时济领衔湖南衡阳15位知名人士联名向北京政府通电,声援“驱张”。

  何叔衡随后赴湖南郴州请湘军首领谭延闿策动吴佩孚武力“驱张”。

  谭与北洋军阀本有仇隙,吴佩孚与张敬尧也有不和,在何叔衡的联系和推动下,谭与吴很快达成协议。1920年5月,两人同时出兵,将张敬尧赶出了长沙。从此湖南开始了“湘人治湘”。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