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网消息 6月20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正式拉开序幕,这被认为是根治违规设站、超期收费、收费标准偏高等备受诟病的物流业“痼疾”的契机。其间,连接珠三角最发达地区的广深高速公路,几乎成了争议收费公路的一个标本。这条初始投资仅122亿元,但通车14年来料已收入超350亿元的高速公路,因“低质量、高收费”屡被抱怨。
日进千万元
这条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北起广州市黄村立交,南至深圳市皇岗口岸,全长120余公里,双向6车道,由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与香港“公路大王”胡应湘的合和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初始投资122.17亿元,双方投资各占50%,1997年7月正式通车。
合和公路基建公布的2010年下半年报告显示,广深高速2010年下半年期内的公路日均路费收入增长8%至1011万元,同期路费总收入达人民币18.59亿元。
合和公路基建将路费收入增长的原因归于客货运输增加和广东省强劲的汽车拥有量及整体经济增长。的确,两头连接广州、深圳两个千万级人口城市,途经人口超过800万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广深高速几乎成了一台超级“赚钱机器”。
公开数据显示,2002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广深高速合计实现242.48亿元的路费收入,平均每年路费收入28亿元。虽然目前已经找不到1997年到2002年期间这条公路所收路费的公开数据,但按照业内人士每年15亿元的保守评估计算,再加上去年35亿元左右的收入,广深高速公路迄今为止路费总收入已经超过350亿元,早已收回成本,却要继续收取路费若干年。
“低质”服务
然而,暴利背后,这条高速却成为了“低质”服务的代名词。
“我从广州到东莞约35公里,收费25元;从道滘回广州28公里,居然还是收我25元。”经常往来于广深两地的李先生对自己遭遇的收费规则表示不解。
对“差评如潮”的广深高速公路来说,李先生的抱怨只是冰山一角。多年来,作为还贷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因为时常发生大堵车被戏称“高速公路不高速”,甚至一度因为全程120余公里无加油站而惹上官司。
2009年下半年,在路费总收入继续上涨的同时,广深高速的日均车流量同比增长13%至38.9万辆次,并于2009年9月30日创下52.4万辆次的单日最高车流量纪录。广深高速的车辆通行量已经远远超过当时所设计8万辆次的流量,14.4万辆次饱和流量的标准。
据了解,按照广东的收费标准,双向4车道每公里收费0.45元,双向6车道以上每公里收费0.6元。广州律师赵绍华认为,这样的标准完全不考虑车流量、公路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是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死结何解?
放开准入,引入社会资本,收费还贷,曾经成为短时间内改变交通瓶颈的三剂良药,但现在却成为公路收费死结的症结所在。
地方政府被认为是路桥高收费的利益共享者之一。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告诉记者,对于早已进入赢利期的广深高速,未到30年期限的纯赢利期,广东省政府方分利52.5%,投资方分利47.5%。在高速公路的收入中,地方政府占了大头,这也形成了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将公路当成牟利工具的现状。
记者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目前,该厅按照五部门的通知要求和广东省政府的部署,已经在牵头制订广东省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组织工作方案,方案将报广东省政府批准。同时对全省收费公路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再制订具体的整改方案和解决办法。广东省交通厅并没有透露对广深高速收费问题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