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被毒品吞噬的青春
案件教训:
□晨报记者 王帅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禁毒日:
拯救被毒品吞噬的青春

 

  6月26日,是第24个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和合成毒品”。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禁毒报告》显示:在2010年查获的11.9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严峻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深省。

  心提示

  核

  市劳动教养看守所干警为劳教人员发放禁毒宣传单。晨报记者 张志嵩 摄

  6月26日上午,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市劳动教养看守所联合开展“流动课堂”,利用挂图、展板、宣传教育录像片,为约200名劳教人员上了一堂图文并茂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课。劳教人员杨某观看过展板后对记者说:“今天在这里看到内容丰富的有关毒品的知识,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毒品对个人、社会的危害性。”

  据悉,这只是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全年开展的日常宣传工作之一,今年,特别是6月份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以来,他们与司法、教育、共青团、邮政、妇联、民政、文化、工会、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我们拒绝毒品”2011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行动、禁毒宣传教育基础创建活动、“2011毒品知识进万家活动”、“禁毒教育进场所——2011阳光场所行动”、“2011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行动”、群众性禁毒公益实践活动等六项工作,并且这几项活动要持续到年底,还被列入各成员单位工作考评中。

  我市现状:

  毒情形势处于全省偏低水平

  当记者问起目前我市面临的禁毒形势时,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王建国给记者分析了全球乃至我省的毒情形势。

  从全球来讲,毒品滥用形势出现四个加剧:毒品问题全球化加剧,涉及170余个国家和地区;毒品种类多元化加剧;制毒活动涉及的区域日趋广泛,原来毒品泛滥区在金三角、东南亚和北美地区,现在,小区域内制毒活动呈上升趋势;毒品问题复杂化加剧。“原来毒品的种类比较少,从罂粟等植物中提取原汁,就得到咱们常说的鸦片、海洛因和可卡因。如今,全球各国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逐年加大,毒品也逐步发展为由化学药品合成的冰毒、K粉等。”王建国说,犯罪分子不顾生命安危,铤而走险制售毒品,主要是想从中获得暴利,所以涉毒案件常具有武装性、团伙性、跨区域性,枪毒合一,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王建国介绍,具体到我省,毒情形势出现6个增多:毒品滥用问题继续蔓延,吸毒人员逐年增多;境内外毒品向我省渗透加剧,毒品刑事案件逐年增多;省内制毒活动增多,有制毒本土化趋势;外流贩毒人员增多,如广东、湖北、山西等省、市人员来我省贩毒;非法种植毒品原作物增多;因涉毒所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和社会问题增多,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王建国分析道:“我省的涉毒人数在逐年递增。由于河南是人口大省,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有不少人在经济发达地区沾染毒品,所以我省面临的禁毒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在全球大背景影响下,我市也不例外。跟前几年相比,我市吸毒人员数、侦破案件数和缴获毒品数都呈上升趋势;但与全省其他市相比,我市毒品形势总体处于偏低水平。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破获多起贩毒案件,涉毒重量均在10克以下,案情较小,而且都是外来人员来我市贩毒被批捕。但我市在外打工人员中,约有100余人吸食毒品。目前,我市公安机关侦破的涉毒案件中暂未涉及未成年人,以20多岁的年轻人居多。

  禁毒工作:

  一项庞大而复杂、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是不是像大家在电视镜头中看到的一样,每日出警抓捕涉毒嫌疑人呢?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队长赵征图告诉了记者答案。

  鹤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于2004年正式批准成立,禁毒支队的民警除了缉毒执法、打击毒品犯罪外,还要组织、指导全市禁毒宣传教育、培训、禁吸戒毒工作,对全市各区、县的禁毒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及综合治理考评;负责研究、组织、规划、管理全市禁毒工作;协调指导市禁毒委成员单位和各区、县开展禁毒工作;查禁娱乐服务场所的毒品,组织、指导禁种和铲毒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的管制工作,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组织、实施侦查重大制毒案件和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品案件;负责禁毒基础工作及外市毒品案件的侦查协作等工作。

  “我市目前只有一家有经营精麻药品资质的单位——鹤壁市医药公司,全市所有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必须去该公司购进精麻药品,我们会到这些单位抽查精麻药品的购进、售出以及使用情况。”赵征图说,“我们的日常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惊险刺激。禁毒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公安部门、禁毒委成员单位,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遏制青少年吸毒人人有责

  虽然我市还未出现青少年涉毒案件,但在全国,吸毒人员呈逐年低龄化趋势。以“90后”吸毒人员为例,2008年公安机关掌握的“90后”吸毒人员1.7万人,2009年迅速增至3.7万人,1年内增长115%,其中一半左右都有复吸查获记录,最频繁的曾在两年中被查获6次,他们中80%以上滥用的是冰毒和K粉(氯胺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禁毒报告》显示:在2010年查获的11.9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据王建国介绍,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社会经验少、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这些特点如果加上家庭不和睦、学习成绩差、个性孤独、不良交往和对毒品的错误认知,将是毒品滥用的高危因素。

  “除了教育部门要对毒品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外,防范工作要从孩子的父母做起。”王建国说,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能沾染毒品,要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药物安全意识,成为子女拒绝毒品的老师;可以与孩子讨论一些吸毒个案,共同探讨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的原因,分析青少年以吸毒寻求刺激、快感的利弊,想一想有效的拒绝技巧,从而降低孩子误入吸毒陷阱的风险,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慎交朋友,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与孩子经常沟通,讨论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吸毒行为时,要保持冷静,以谅解的态度与孩子谈心,耐心了解其吸毒状况,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长期戒毒治疗的准备;要尽早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如合适的社区资源、医疗机构、戒毒中心、禁毒部门,通过专业的教育和治疗手段帮助孩子走出滥用药物的阴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同时,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会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市民如发现涉毒行为时,最简便的方法即拨打110,也可拨打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电话3392095。

  相关链接: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常见的合成毒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摇头丸(MDMA)、K粉(氯胺酮)、三唑仑。

  合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通俗地讲,主要在于它对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大脑中枢神经的损害不可逆。合成毒品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吸食毒品高度兴奋后,中枢神经就形成一个水肿,水肿消了后会结疤痕,疤痕结得多,中枢神经受损,吸食者就会精神异常,痴傻癫狂,成为精神病患者。

  目前,我国冰毒、K粉(氯胺酮)等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态势,全国16个省(区、市)破获合成毒品案件总数上升超过20%,27个省(区、市)缴获合成毒品总量超过传统毒品。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合成毒品危害的最主要人群是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拒绝他人、善于处理压力、合理安排时间、积极有效地思考问题、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都有助于预防年轻人滥用毒品。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