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商报消息 傅弘赢去年从新乡一家国企辞职了,原因很简单,女儿不想去学校,他便让女儿回家,自己教。
浙大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傅弘赢,不要求女儿上大学、拿文凭,只希望女儿自由。现在,两个朋友也把孩子托给他教育,他还计划再多收几个孩子。
傅弘赢用的教材不是学校刻板的教科书,而是以《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晨练和早饭后就开始一小时左右的古文诵读。
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国外工作过,英语口语很棒,他来教孩子们英语。小学数学和语文就交给孩子们自学,他们要背诵语文课文、做数学课本后的练习题。
下午,基本上是孩子们玩的时间,轮滑、滑板是他们的最爱。晚饭后,傅弘赢会时不时地放电影给孩子们看。傅弘赢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事,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
“有一天,孩子突然跟我说,她不想去上学了。”傅弘赢说,“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作业都是重复性的,每天还要写到晚上11点多。孩子的手指头都因为拿笔挤扁了。”忍无可忍,傅弘赢终于下定了决心:让女儿回家。
傅弘赢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没有规定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更没有限制休息和玩的时间,一切全凭女儿的意愿。
“拿数学来说,在学校需要四五个月学习的东西,她用一个月就足够了。”傅弘赢认为,少儿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中国却让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群来教,他说自己接触过不少小学老师,情绪化是他们的普遍状态,让这样的人教孩子,他根本不放心。反观国外,教幼儿的多是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
“有人说过,如果你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我不赞同,我觉得,如果我有一杯水,就要指给孩子一条河。”傅弘赢说,学校的教育一刀切,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只会禁锢孩子的思维、约束孩子的发展。”我从不要求女儿拿文凭、考大学、找个好工作。立足于这个社会靠的是能力,而不是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