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7岁老人的红色情结
□晨报记者 赵玮 通讯员 赵宝仓
心中永远的“红色情结”
走进李善修的家,犹如走进了“红色海洋”,原本宽敞的客厅,被各式各样的作品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栩栩如生的浙江嘉兴南湖上的革命游船;精美的遵义会议遗址模型;神舟5号模型;庆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的巨幅《嫦娥》油画,以及刚刚创作完成的延安宝塔……共有几十件。
李善修告诉记者,从少年时代,父亲就经常教育他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想念毛主席。他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已化作他内心深处最神圣、最深厚的情结。从小学启蒙到参加工作,一直受到毛泽东思想的熏陶。
“是党培养了我,教育了我,让我这个贫困家庭的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回忆起往事,李善修说,当年要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解放了全中国,也许自己还在山西逃荒要饭呢。
1995年,李善修退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外孙买来的画报里,看到琳琅满目的纪念中国革命的木雕和油画作品,老人一下来了灵感:如果自己也能学习雕刻和绘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岂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说干就干,于是,没有丝毫雕刻功底和绘画基础的老人立刻购置了刀斧锯凿等雕刻工具,又买来颜料画笔,每天把老母亲和老伴安置好后,自己便开始不可思议的自学创作之路。
创作 为了不可忘却的纪念
李善修先是在“花鸟鱼虫”上琢磨雕刻,然后将自己的想象和感悟用油彩绘出图案。一段时间后,他托人买来几截树桩,然后根据树桩的形状,采用挖、补、雕、画等手法,用了6个月的时间,把不起眼的树桩做成了一个漂亮的大花瓶,上面还精心绘出了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国色天香的牡丹。乍一看,你会以为是瓷器。
2003年,有了一定技艺基础的李善修偶然看到一幅描绘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的画,这幅画激发了老人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他买来优质松木,按比例绘图、削割、打磨、着色。老人对记者说,整整耗时12个月,他终于在2004年7月1日党的83岁生日前夕将这艘红船打造完毕。它形状逼真、做工精细,船舱里还别具匠心地装上了电灯,电源一通,船通体散发出暖暖的红色光芒,仿佛在讲述着当年的那段辉煌的岁月……
同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看到祖国的强大,老人打心眼里高兴,为了亲手记录下这辉煌的瞬间,老人决定做一个神舟5号的实物模型。“我在当时的《人民画报》上看到一张神舟五号的照片,就让照相馆翻拍放大,然后按照比例绘图,再制作。”3个月过去了,高两米,重约10公斤的与实物近乎完全一致的神舟5号模型跃然而出。
“历史是不可忘却的,没有当年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2005年8月,老人决意提前将遵义会议的遗址雕刻出来。他四处求人寻找照片,比对、构图、选材、下料、雕刻、绘彩,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为了体现模型的质感和柔度,所有连接的地方老人没用一颗铁钉,全部用竹签或开榫打眼的方式连接,一扇窗、一截楼梯、一根柱子,毫厘之间,丝丝入扣。“最难的是‘灯光工程’。”老人幽默地说,因为遗址结构复杂,想要让它亮起来着实不易。思量了好久,他卸下一扇窗,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灯管安装,两只灯管就装了整整一天。“我是在遵义会议后几天出生的,做这样的模型对我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老人说。历经11个月,这座长0.6米,宽0.3米,高0.5米的遵义会议遗址模型如期展现在人们眼前。
每逢举国同庆的盛事,老人都精心准备,或绘画、或木刻。每当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李善修都会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党史,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李善修一脸执着地对记者说。
办展览 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
“我会继续在家办红色展览,有机会还要到外面搞巡展,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让大家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党和国家。”李善修说,“红色情结”让他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1978年他每月的工资是41元,而他现在的退休工资2800元,这个数额在3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1978年的时候,他住的是集体宿舍,能住上集体宿舍在当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他现在所住房子的面积是107平方米,三室一厅,宽敞明亮,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改革开放初期,冬天吃的是老三样:白菜、萝卜和土豆。因为没有暖气,身体虚弱、异常怕冷的爱人常常冻得浑身发抖,现在冬天屋内温暖如春,而且一年四季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我不喜欢别人跟我谈论作品的经济价值,因为我创作这些东西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李善修老人说,在绘画和雕刻的过程中他很快乐。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和年龄无关。是中国共产党让他拥有了今天的一切,因此他创作的是一份快乐、一份感恩、一份责任和一份义务。
心提示
一缕缕阳光透过竹子斜斜地洒在正在认真作画的李善修身上,这是6月26日记者在市检察院家属院小竹林旁看到的一幕。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77岁的李善修老人专门创作了这幅延安宝塔的素描,画高1.3米,宽0.9米,画上的宝塔巍巍地耸立着,好似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退休17年来,李善修在照料母亲和多病的老伴之余,见缝插针自学手艺,从一名没有丝毫雕刻功底和绘画基础的门外汉到先后创作出歌颂伟大的党和新中国辉煌巨变的“红色系列作品”,将自己几十年来割不断的“红色情结”通过一幅幅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