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小娜/文 张志嵩/图
牟山是太行山余脉,是鹤壁市标志性山峰,山上的玉皇顶海拔763.5米,被称为豫北第一峰。牟山西眺,太行壁立万仞;东瞰平原,沃野千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10月底至1947年2月,我军与国民党军在牟山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史称“牟山斗争”。今年5月份至6月份,记者走访了参加过牟山斗争的英雄,力图从当事人的记忆中,还原那段惨烈的历史。
大量发展党员和民兵
在关于牟山斗争中的记载中,盘石头村、大宽河、小宽河、辉泉沟、将军墓等村屡被提及。这几个村庄位于大河涧川谷中,川谷为西南-东北走向,长约7公里,宽约两三公里,谷内有10多个村庄,盘石头村、将军墓村、黄花营等村就位于川谷腹地。这几个深处牟山腹地的村庄对于我军来说意义重大。
记者先后在谭峪、盘石头新村等地寻访,最终联系到了参加过牟山斗争的老民兵张则根和太行军区52团的老军人赵石金,他们都是盘石头村人。当时,这里属于革命老区,出了很多著名抗战英雄,孙宝平(猛只)和孙思广都是盘石头村的,孙宝平和张则根还是没出五服的本家。
张则根今年84岁,1945年当上民兵,1947年入党。“牟山英雄纪念碑中第一个名字或者第二个名字就是我。”回忆起那段历史时,老人的思路非常清晰。
赵石金已经86岁,他于1945年参军,和烈士李三同一年参军,都在52团,李三当过他的班长,他也参加了李三牺牲的那场战斗,李三在一排,他在三排,当时三排也伤亡惨重。后来,在解放安阳的战斗中,他负伤回家,伤疤至今清晰可见。他说:“要是让我跟你讲那段历史,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赵石金告诉记者,我军是从盘石头一带打出山的,打下鹤壁集镇、鹿楼后,于1945年7月中旬,把安汤县(现汤阴县,这一称呼存于1944年12月至1945年10月)委和县政府迁到了鹤壁集镇。1946年10月,鹤壁集镇、鹿楼失守之后,我军又撤退到这一带。赵石金说,盘石头一带对于我军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地方,这一带地势凶险,易守难攻,沟谷盆洞穴可屯集兵力、储备物资,便于军队隐藏、设伏,非常适宜我军擅长的游击作战。
在牟山斗争中,1946年12月,孙殿英的亲信朱士荣率领的一团曾经扫荡大小河涧、谭峪、弓家庄等村,前锋伸进盘石头。这是敌军在牟山腹地最深入的一次,但当天即被我军打回。王三祝的部队也打到过这里,但也很快就被民兵打败。
赵石金说,这里还是我军在鹤壁境内开辟最早的解放区之一,最开始,中共汤阴县的县委、县政府机关设在毛连洞村,起初在大小河涧、潭峪、盘石头等村发展党员。1944年,党的活动逐渐向山外延伸,施家沟、黄庙沟、南山等村也发展了党员,同时发展了民兵队伍。
1945年6月,中共太行军区党委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扩大解放区的指示,决定组织和发动对平汉铁路全面出击的夏季攻势。随后,我军先后占领鹿楼、鹤壁集镇。1945年7月中旬,中共安汤县委和县政府机关由岭头,经姬家山、石碑头,迁到鹤壁集。
对于孙殿英来说,鹤壁集镇和鹿楼非常重要,他曾多次对亲信杨震兰说:保住了鹤壁集镇就保住了安汤,鹤壁集镇是他的眼珠子。所以,孙殿英不会轻易放弃鹤壁集镇、鹿楼。
牟山斗争,又称牟山自卫反击战。关于牟山斗争,党史上是这样记载的:牟山斗争历时4个月,作战200余次,毙伤俘敌2000余人,解放村庄300多个,收复了除鹤壁集镇、庞村敌据点以外的原解放区全部失地。
事实上,牟山斗争除了战果丰硕之外,我军的损失也是很大的,虽然具体的伤亡数字我们已无从知晓,但其斗争之惨烈是众所周知的。
谈到牟山斗争,可以引用市党史办原副主任郭长敏的一句话: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很多人,廉瑞芳、孙思广、曹书贵等人都是在这场斗争中牺牲的。
叛徒攻陷鹿楼区署
张则根说,1946年农历九月二十九,国民党军队调动了南面的正规部队,大举进攻晋冀鲁豫。驻汤阴的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孙殿英、刘月亭部及扈全禄、牛万山、王金荣等保安团5000余人,从宜沟兵分四路向我解放区疯狂进犯,妄图实现其“吞并林汤,占领涉武,威胁太行”的狂妄野心,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迅速占领了鹤壁集镇、鹿楼等地区。
当时,汤阴县委、县政府组织党员、干部、民兵、和家属转移到牟山地区的盘石头、宽河、将军墓等村坚持斗争。至此,鹤壁解放区除了盘石头以西的将军墓、辉泉沟、宽河、水峪、野猪泉等5个行政村没被敌人占领外,其余的100余个行政村都落入敌手。
张则根告诉记者,当时谭峪、赵家厂、南山村等村发展的很多新党员立场不太坚定,有一些民兵叛变了,南山村的联防队长廉瑞芳就是在此时被叛徒杀害的。
赵石金告诉记者,我军转移到大河涧川谷中,其他地方的民兵、党员都被送到黄花营附近,而盘石头及附近几个村的民兵则因为立场比较坚定,而且对附近地形比较熟悉,被集中到盘石头,敌人来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
张则根说,当时,汤阴县政府和鹿楼区区署都在大宽河,辉泉沟有几个民兵叛变了,他们看到区署里没有几个人,于是便想袭击区署。当时是秋天,有一个人叫郭和(音),因为是民兵亲属,不敢在已沦为敌占区的鹿楼居住,便来到盘石头村和民兵在一起。叛徒袭击区署的那一天,他们正在淇河北岸的一个窑顶上放哨,凌晨5点多,郭和说天有点凉,要回家拿被子,结果刚到街口,就被路过的叛徒一枪打死了。鹿楼区署牺牲一人,另外的几个人被抓走了。村干部、民兵不少人被敌人杀害,幸存的人有不少丧失了革命的信心,对革命产生悲观失望之感。
还有两个事件不能不提,一是谭峪村的叛乱事件。敌人进攻时,有11人投靠敌人,他们抢劫公粮、军鞋、打死归队民兵,在村边路上埋地雷,企图炸死县民主政府的公安局长。另一个是南山村叛徒煽动20余名民兵投靠扈全禄,并亲手杀害鹿楼区民兵联防队长廉瑞芳。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有鉴于此,中共汤阴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于11月初将各区转移出来的600多名党员、干部和民兵集中到林县黄花营村,针对革命队伍思想混乱,对革命前途信心不足,逃跑、甚至叛变的情况进行整顿,将民兵按区组编为4个民兵连,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
架起人梯攻城克敌
牟山的西部关口张公堰、赵家厂是敌人兵力较强的地方,因为这是我军打到山外去的门户。敌人占领赵家厂后,在村南的山顶上筑起了一个石围子,石围子里筑起一座工事坚固的碉堡。
张则根告诉记者,打赵家厂时,主力是我军的正规部队太行军区17师和太行军区50团,其中,太行军区50团负责主攻。民兵主要是承担一些带路、抬担架、送彩号(即送挂彩的我军战士)等任务。
开始打时,敌军在碉堡里部署了一个营的兵力、400挺机枪,于1947年元旦凌晨4时开始打。本来,我军有一个排曾经攻到了碉堡上,但很快就被敌军切断了。敌人把攻上去的一个排包围,所有战士都壮烈牺牲了。我军在武器上不如敌军有优势,还是敌守我攻,作战十分艰苦。到3日上午九点多,50团终于打下了赵家厂。
赵石金说,当时,太行军区50团在豫北这一带是赫赫有名的,可以说是英雄团,一提到50团,敌军就发憷。
事实上,先打的张公堰。相对于赵家厂来说,张公堰更难打,我军分别于1946年11月17日、12月3日、12月31日三次攻打张公堰。“战斗十分激烈。”赵石金说。
他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50团六连组成人梯,下面蹲7个战士,中间是5个战士,一名战士在最上面。将军墓村的李德(音)是其中一个人梯最上面的人,当时,他手已经碰到了碉堡中敌军的机枪,本来想把敌军的机枪夺过来,但是试了试,发现难度非常大,最后,他硬生生把敌军机枪上的火筒给拧了下来。敌军的机枪因为不断扫射,火筒的温度非常高,把他的手都烫掉了一层皮。最终,打下了张公堰,并解放了淇县、浚县等大片地区。
1947年6月10日,中共汤阴县委在大胡村召开庆功大会,表彰参加牟山战斗的县、区、村干部和有功民兵共1036人,并颁发了“牟山斗争纪念章”和奖品。7月,中共汤阴县委、县政府在鹤壁集九孔桥畔建立纪念亭和光荣亭,纪念在牟山斗争中的英雄和诸位烈士。
光荣亭内的烈士纪念碑原立于鹤壁集南缘、鹤山脚下、羑河南岸,一面为碑文,另三面为原县长、原县委书记七位领导人的题词及参加牟山战斗的1024人名单。该碑后存于人民公园烈士纪念馆。
(本文参考的文史材料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