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小交通员——廉桂荣
新中源陶瓷:赴厂家团购值得期待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下小交通员——廉桂荣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当年住过的窑洞如今已坍塌。
 

  《鹤壁市志·近代人物篇》同时记载着兄弟俩——廉瑞芳、廉瑞山的事迹,他俩是淇滨区大河涧乡谭峪村人,幼年随父母移居河口村。廉瑞芳曾任太行军区34团某连连长、中共汤阴县县大队队长,1946年10月被叛徒杀害。廉瑞山曾任太行军区50团某排排长,1947年2月在开辟林县、辉县解放区交通线的盘下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他们的妹妹廉桂荣,10岁时就为共产党送情报,然而,她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晨报记者 张小娜/文 邓少华/图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至死不投降,投降把命丧,毛泽东好比咱亲娘,苦楚那个心,听党的召唤……”这段话是廉桂荣的大哥廉瑞芳一字一句教给她的,虽然廉桂荣至今都只知道这些字的音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但话里的意思她却永远铭记在心里,“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跟共产党是一事儿人。”五六十年过去了,81岁的廉桂荣现在依旧能流畅地背出来这几句话。

  家里以摆渡为生

  “她就是廉桂荣”,6月28日上午,在大河涧乡东南山村村委会门前,该村村委会主任肖东山指着迎面走来的一位身型偏瘦、走路有点蹒跚的老太太告诉记者。

  廉桂荣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是不来,我就去地里了。”记者这才知道,81岁的廉桂荣仍然是家里的劳动力。因为大儿子胳膊断了,二儿子肋骨断了,她仍然自己下地种田。

  回忆起过去的事,她心中难以平静,说几句话就激动不已。

  肖东山介绍,廉桂荣的父亲廉玉贵原为淇滨区大河涧乡谭峪村人,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廉玉贵携妻带子,背井离乡来到大河涧乡淇河河口处,在淇河的下河口处挖窑洞居住,靠摆渡为生。肖东山说,实际上河口村只有廉家一户。

  来到淇河河口处,看着几近干涸的淇河,肖东山说,以前的淇河水量丰沛,他小时候都没有碰到过能够蹚着过河的时候,水往往都很深,当时还没有桥。廉桂荣家当时没有自己的土地,就在河口处靠摆渡为生,等到麦子、玉米收获后,便拿着布袋到附近的村民家里收取“河利”。

  10岁开始送情报

  说起廉桂荣当地下交通员的来由,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大哥廉瑞芳。廉桂荣介绍,她大哥当年出去参军,两三年都没有回家。

  有一天,家里突然接到大哥的一封信,当时家里没有人识字,便找人帮忙读信,这才知道大哥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正在林县。

  据了解,1938年,日军侵占了鹤壁,河北民军越淇县西部山区和平汉线打击日寇,廉瑞芳参加了由朱程、闻允志率领的河北民军。1940年,为消灭盘踞鹤壁的日伪武装,廉瑞芳奉命在家乡发展革命根据地。

  在哥哥的影响下,年仅10岁的廉桂荣以挖野菜、拾柴火为掩护,担任转移情报的交通员,她大哥通常把情报给她,让她送到哪里她就送到哪里。

  1942年夏天,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队500余人过淇河、赴延安,当时就住在廉

  桂荣家的窑洞里,在此整整三天,廉桂荣的任务就是站岗放哨。吕正操司令员离别时,对年仅12岁的廉桂荣出色完成站岗放哨任务给予了高度赞扬。

  廉桂荣带记者来到她家的窑洞处,记者看到,窑洞已经塌陷了,只能隐约看到原来的痕迹。廉桂荣告诉记者,窑洞最多的时候有五六间,里面的空间非常大,可以放得下碾盘和磨石。如今,窑洞口已被塌下来的泥土封住了。

  人小专能干“坏”事

  1943年,时任太行军区某连连长的廉瑞芳被任命为中共汤阴县大队队长,为消灭日伪某部第三旅少将扈全禄部下的1000余名顽敌,廉桂荣奉命进入敌占区侦查敌情,将情报及时送到县大队,沉重打击了敌人,迫使扈全禄顽匪不敢妄动。1944年,县大队活动在白龙庙一带,14岁的廉桂荣不畏山高路远和形势险恶,往返于敌占区和解放区,尽职尽责。

  有一次,廉桂荣在转送情报途中不幸被敌人包围,身上的情报来不及隐藏,她急中生智,把情报赶紧咽到肚里,敌人毒打她,她也不开口说话。恼羞成怒的敌人准备把她活埋,闻讯赶来的东南山村老太太牤只娘对敌人说:“她这么大一个小孩儿,你们活埋了她又能怎么样!”敌人凶狠地骂了牤只娘一句,说:“她人小专能干坏事!”廉桂荣总算幸免于难,牤只娘把她领回了家。此后数十年,她对牤只娘的救命之恩铭记在心。牤只娘还在世时,廉桂荣经常对自己的儿子说:“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牤只娘对咱家的好。”

  还有一次,她被敌人抓到,敌人一把拎起她,把她扔到旁边的深沟里,她被摔晕了过去,天黑了,她娘才找到昏迷过去的她,把她放在一个椅子里,拖回了家。现在,她背上还有两道伤疤。

  廉桂荣没有缠过脚,但是两个脚的骨头都向外凸着,她告诉记者,当时走的都是山路,深一脚浅一脚,脚陷到石头缝里,顾不得伤痛就继续赶路,慢慢地,她的两只脚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了。

  两年四位亲人遇难

  廉桂荣说,大哥暴露了之后,廉桂荣全家都跟着部队走,部队走到哪里,她全家就跟着到哪里。

  廉瑞芳在南山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后,组成一支以庄稼汉为骨干的抗日游击队,活动在盘石头、大河涧一带,打击日伪汉奸和反动会道门武装。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孙殿英部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一些混入革命队伍的动摇分子,耍阴谋把民兵拉走投敌,廉瑞芳被叛变的民兵杀害,时年33岁。

  提到廉瑞芳的牺牲,廉桂荣泣不成声,她说,前一天她还和大哥在一起,第二天大哥就遇害了。她听人说,叛变的民兵把她大哥的枪拿走,一枪就把她大哥打死了。她说:“我的眼泪都流光了,那两年里我们家死了四个人,两个哥哥还有父母都死了,两个嫂子改嫁了,就剩下我和大哥留下的两个侄女。”

  她二哥廉瑞山当时也参军了,听说大哥死了,回来大哭了一场,发誓要给大哥报仇。恰在这时,他接到部队的命令,要去辉县打仗,当时他是50团下属的一个排长。据廉桂荣介绍,50团属于敢死队性质,哪里久攻不下就该派50团上了。1947年3月,在开辟林县、辉县两解放区交通线的盘下战斗中,廉瑞山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廉桂荣的父亲是民兵老年团团长,也在作战时被敌人打死了。而廉桂荣的母亲则在敌人反攻上来时,在跟随部队转移时去世。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后面就是敌人,在经过将军墓桥的时候,桥突然塌了,她和母亲差点淹死,被人救了上来,当时牵的一头小毛驴被淹死了。后来,她和母亲匆忙中又栽到了深沟中,她醒过来一看,她母亲头上有个好大的窟窿,一脸的血,当时人已经不行了。

  廉桂荣的二儿子廉小孬说,直到现在,他母亲还不敢看电视剧里面打仗的镜头,听到枪声就心惊胆颤。

  廉瑞芳兄弟俩的墓地位于他们家窑洞上方一块平整的土地上,兄弟俩的墓碑正对着巍峨的牟山,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墓碑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墓碑静静地矗立田地中,宛如两位老人静静地望着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光景。

  据廉桂荣介绍,她大哥去世了之后,她继续为联防队副队长孙思广送信,直到1947年2月,孙思广也牺牲了。

  孙思广,淇滨区盘石头村人,生于1922年,1942年参加革命,牺牲时只有25岁。在采访中,牟山英雄廉克用的儿子廉贵生告诉记者,当时他父亲是联防队民兵小队长,曾经跟他讲过孙思广牺牲时的场景。当时孙思广在许沟中弹了,他父亲从许沟把他往谭峪背,但走到卓坡村孙思广就不行了。孙思广没有留下子嗣,由于盘石头村搬迁,孙思广的墓碑迁到了谭峪村的一座山上。

  孙思广牺牲没多久,鹤壁一带就解放了,廉桂荣带着两个侄女回到家乡,后来嫁到了东南山村。

  差点湮没的英雄过往

  廉桂荣回到东南山村之后,就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她两个哥哥的英勇事迹在史料中有所记载,但她自己作为红色地下交通员的事迹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不为人所知。

  6月28日,记者采访廉桂荣时见到了一篇文稿,是我市第五中学的教师胡合望所写。7月1日,记者联系到了胡合望,他告诉记者,他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淇滨区上峪乡的一位老师孟记富提到过廉桂荣当地下交通员的事迹。2001年,他联系到廉桂荣,写了篇长篇通讯《被遗忘的情报交通员》,发表于《鹤壁文史资料(第十辑)》。孟记富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还专程走访过苏连海、廉桃成、文堂等村民,他们都是廉桂荣送情报的见证人。

  如今,廉桂荣的两个侄女都已去世,年过八旬的廉桂荣老人和儿子生活在一起,除帮助儿子操持家务外,还能下地干活。没事的时候,老人喜欢到两个哥哥的墓前坐坐,跟哥哥们倾诉自己的思念,讲述自己快乐和烦恼。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