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曾经的军旅生涯,我就很激动。”今年78岁的军队离休干部梁奎元说,“在部队的每一天,我都是难忘的。”梁奎元1949年7月参加革命,离休时任当时一军一师一团副参谋长,在他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是1951年,这是他参军以来最艰苦的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有三件大事对我的历练和影响最大。”梁奎元说。
□晨报记者 徐舒帆/文 张志嵩/图
参与柴达木盆地剿匪
护送工作人员
▲
▲
全国解放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存在一支势力强大的土匪武装。其中新疆的乌斯满、尧乐博斯等股匪主要活动于伊宁、库尔勒和青新边等地区。为根除匪患,保障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投入大量兵力进行剿匪作战。
“1951年初,中央决定清剿柴达木盆地的土匪,并对此安排部署,由新疆、甘肃、青海三省会剿柴达木盆地的土匪。”梁奎元回忆说,“我当时属于青海方面部队,在西北军区的电台工作。”当时部队有两个团,一个是一军骑兵团,一个是四军骑兵团。“四军骑兵团接受了剿匪任务后,因为他们的电台极其缺人,就向通信部要人,上级就派我去了。”梁奎元说,当时他只有17岁,在西北军区的通讯部里年纪算最大的,相对于更多十五六岁的小兵,他毅然接受了这个艰苦的任务。
这也是梁奎元入伍以来,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他的心情很激动。“第一天到部队报到后,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梁奎元和战友在西宁度过了春节,随后来到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南部的都兰县,这也是部队两个骑兵团集结的地方。
“兵团集结完毕,部队开始出发,起初形势不错,新疆方面传来捷报,说土匪乌斯满被抓住了,这个消息给了大家很大鼓舞。”梁奎元回忆说,捷报传来之后,部队仍然按照原计划行进,“走了10多天,也不知道具体到了什么地方,只知道我们已经很靠近土匪活动的范围。”既然靠近土匪,就不能盲目前进,按照上级指示,梁奎元随部队步行前进,“在走到第三天的时候,部队来到了土匪聚集地,却得知土匪上了当地的西山。
“因为西山地貌险峻,战士和车辆都很难上去,最后三省会剿总部发出命令,要求我们部队原地待命。”其间,汽车运输队担心路上被土匪袭击,走到半路就回去了,这使得整个部队断粮近半个月。“我们就靠自带的余粮生存,开始每人一天4两,最后每天只有2两,粮食吃完后,实在没办法就杀羊吃。”梁奎元说,就这样,他们坚守了半个月,直到总部下令返回原地。
“部队开始撤退,仅走了一天,就有三分之一的马匹生病。”梁奎元说,因为后方补给在部队撤退前送到了驻地,不少马饥饿太久,一下吃胀了胃,病死很多。“没有了马匹,有些骑兵就成了步兵,由于他们一贯在马上作战,这下步行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梁奎元回忆说,加之当地气候恶劣,很多战士由于疲劳过度,在寒冷冬夜睡着后,手脚全部露在帐篷外面都没感觉,结果手脚全被冻坏了。“当时,我们附近没有医院,部队里只有一位医生,受伤的战士只能用骆驼驮着走,非常艰辛。”就这样,部队终于回到了都兰县。这个部队曾经集结的地方,这一路的辛酸和艰苦给17岁的梁奎元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自治区政府要把相关工作人员集结在柴达木盆地,然后进藏。”梁奎元说,“因为这一带匪患尚未完全消除,我们部队的任务就是护送他们渡过通天河,然后进入西藏地区。”
“我们是过了‘八一’出发的,到通天河走了21天,途中一直下大雨。”梁奎元说,部队出发的第一天就开始刮风下雨,给粮食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刚进西藏时,部队给每个人发了两匹马,分别用来骑行和驮东西,“但在恶劣的天气下,部队里的很多牲口都在半路跑了,这样以来,战士的负重就更大了。”
21天的行军生活非常困苦,“天上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脚下草地湿滑,我们吃不上熟饭,只有天天喝生面糊,人和牲口都很不适应。”饥寒交困的征途,让部队在进入西藏时牲口死了一半。“我们到达通天河时,部队行进也遭遇困境。”梁奎元说,西藏地属高原,空气稀薄,身体好的同志不仅要正常行军,还要照顾患病的战友,“在渡河时,很多有病的战友一下河就再也上不来了。他们就像石头一样,被无情的河水冲走,而我们只能干着急,没办法去救他们,眼睁睁看着战友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我们的心特别疼,但无能为力。”
最后,部队采取措施,另外寻找了路线。“尽管新的路极其难走,只有依靠骑马才能通过,但是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去战胜它。”梁奎元说,这次护送是他军旅生涯中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一次。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签订了著名的《十七条协议》;二是护送班禅返回扎什伦布寺。“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十世班禅要经过青海回西藏,途中需要部队护送,我所在的部队担任了这次重要的任务。”梁奎元回忆说,“那时,我们刚刚从通天河回来,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就受命护送十世班禅回西藏,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与艰巨。”
十世班禅从西宁起程回西藏的当天,青海各界在西宁城外,按藏族的民族仪式,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十世班禅启程返藏的大会。习仲勋和青海省政府、省军区领导人,塔尔寺的喇嘛与西宁市汉、回各族各界市民共约1万余人参加了大会。按藏族礼节互换了哈达,表示送别。
“当时,班禅有一个警卫营,但我们的部队时时刻刻都在做他们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紧随其后。”梁奎元回忆说,比较幸运的是,这次护送任务很顺利,一路上天气很好,虽是冬季,但下雪不多,牲畜沿途还能吃到一些干草充饥,人可以化雪而饮,“大家天不亮就起身,吃些干粮就起程。到中午,找宿营地,喂马、骆驼等牲口,人们忙着扎营做饭。”梁奎元说。
当队伍行进到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巴颜喀拉山时,十世班禅提出,放假3天。“当时正值正月初三,是班禅的生日,其实,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进行宗教仪式。”梁奎元说,“沿途的百姓非常热爱、崇敬班禅,他们知道班禅什么时候会到来,看到班禅,他们非常高兴,跪在那里献出自己的牛羊等供养······”看到这些,梁奎元真正感受到班禅的影响力,这让他十分震撼。
“当兵的人就是这样,为了国家的安宁,人们的幸福,每个人都不惜流血牺牲。”一声“挺住”,再高的山也要爬上去,是深渊也要扑进去,“没有任何苦难可以阻挡我们。”梁奎元说,“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军人的精神所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我悟透了很多,学会了承受、坚强。”
梁奎元说,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只要执着和坚强,所有困难都会为你让路。“作为一名老战士,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牺牲的革命先烈,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不能忘记我们现在肩负的使命。我会一生奉献,无悔于军人这个神圣的称呼。”
护送班禅回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