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
近日,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索票门”被网友曝光,该单位发“红头文件”向张学友演唱会组委会索取270张免费门票,引发网友热议。张学友演唱会主办方运营总监王喆承认确有此事,这270张门票价值约20万元。王喆表示,组委会愿意为他们免费赠票。(8月30日《法制日报》)
270张门票究竟送给哪些人,这是一个问题。演唱会多了,为何不喜欢王学友、李学友,偏偏喜欢张学友?对于残疾人来说,张学友并不是什么励志高手或者身残志坚的榜样。
在商业化的演唱中“分一杯羹”,指向明确的公益事业联合会这次又可能假借了一次“慈善”的名义,又利用了一下“残疾人”的悲情,走了一次捷径,来达到自己“免费享用”的目的。
“假公济私”之手可谓无孔不入。习惯成自然的公益事业联合会,甚至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与风险,认为合理兼合情。索捐本应救急和救穷,于此之外的责任附加都有悖“公益”本义。
一个极度饥渴的人向别人索要一杯水可谓正当,讨要一瓶高级饮料则要求过分。免费赠票本是你情我愿之事,何以要动用红头文件,又何以要在公函末尾列出部分老领导以及社会名人的名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很显然,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出于对公益牌子和公文分量不够的担心,于是拉出领导和名人的架式逼人就范。表面申请,实则威胁。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不给票就等于跟公益过不去,跟领导和名人过不去。
发文讨票这样的事情,实则是慈善机构惯有手法的延续。类似“一日捐”这样的活动很多。一般情况下,都是各级慈善组织列出每个级别对应的标准,然后以红头文件下发下去。表面上是动员和鼓励,其实则是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以温州为例,据该地红十字会透露,该会一日捐的捐资额2006年以前占据总捐资额的95%以上。这意味着,除此之外的自由捐其实少得可怜。
换言之,即便自愿捐款数为零,但损失的也仅仅是5%,对整体收益没有影响。假若不改变现有的“名自愿实强捐”的经费来源模式,那么,诸如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机构就不可能有改变。
面对质疑,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承诺“肯定会把70%的门票留给残疾人,并且会对号入座,到时可以查身份证”。但这依然消除不了质疑,另外的30%又准备给谁呢?这270人是如何遴选和确认的呢?
更值得追问的是,之前有无类似的索要行为,相关的指标和名额被谁占用了?是否“有图有真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公益换私利,只是,公益形象被如此滥用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