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王帅
穿着绿色工装,带着装满信件和报刊的绿色大邮包,骑着墨绿色自行车,穿梭在城市街巷或乡间小路,邮递员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线,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9月6日,记者走进鹤壁市邮政局淇滨投递部,体验一名邮递员的酸甜苦辣。
早晨7时30分,邮递员上岗
早上8时整,记者到达淇滨投递部,本以为刚好能赶上上班时间,但此时的分发大厅已是一派忙碌,有的邮递员在紧张地整理报刊和信件,还有部分邮递员已经开始骑车送件。整理分类、核对数目、登记信息……这是每个邮递员送件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投递部一位班长告诉记者,邮局要求邮递员每天早晨7时30分到岗,因为每天的信件和报刊都有很多,早来一会儿可以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出去分发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
邮递员陈银菊正飞快地在100多份《淇河晨报》的封面上写名字,因为有些小区怕破坏墙面,不让在楼道装报箱,她只能将报纸送到门岗;为了防止订户拿错报纸,她要提前在报纸上写上订户的名字,让订户去门岗领取。
据了解,新区被划分成26处投递区域,一处区域被称为一个段道,一名邮递员包一个段道,陈银菊负责第19段道的投递工作,投递区域主要包括国税局家属院、九州派出所、九州路办事处、金都小区、鹤翔西区、广电局以及沿街门面房。记者没有看到邮递员骑的“二八”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今年40岁的陈银菊说之前她骑了3年自行车,现在这辆电动车也陪她走了3年多,替她出了不少力。陈银菊说,电动车每天要充一次电,车闸三个月要换一遍,车支架半年换一个。
一个上午送出千余份报纸信件
750余份《淇河晨报》、200多份《鹤壁日报》、100多份《大河报》和一些信件、杂志,东西太多,邮包里一次装不下,陈银菊出发时先带走一部分,剩下的报刊让邮车先中转至广电局收发室。尽管载着几十斤重的报纸,拥挤的人群、难行的路面……在陈银菊的面前,这些都不算障碍,每次她都能很轻松地穿过。而记者轻装上阵,也骑着电动车,紧赶慢赶才没被落下。
一个上午要将1000多份报纸和信件投递完毕,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看着陈银菊每次下车都要一路小跑将报纸或信件投放到邮箱中,记者忍不住也想动手帮忙。碰到单元楼前只有一两个报箱时,陈银菊便将投递任务交给记者。而面对单元楼前的七八个报箱的,记者晕头了:哪个报箱还在用?该投递哪种报纸?陈银菊很快就能对上号,甚至能叫出订户的名字,记者忍不住感慨:原来,邮递工作不但是个体力活,更是个脑力活!
鹤翔西区共有多个机关单位的50多栋家属楼,是第19段道订户最多的一个区域,也是邮路最复杂的一个区域,上午一半投递时间都耗在了这个小区。跟随陈银菊绕了10多分钟,记者便迷了路,分不清哪些楼投递过了报纸或信件。“路线走多了早已烂熟于心,送报纸还算容易活儿,要是遇到挂号信,不能放到报箱,必须交到收信人手中并让其签字。有时候收信人不在家,得跑好多趟呢!”陈银菊边骑车边对记者说。
一路上,好多订户都向她打招呼,有订户干脆按时间在楼道门口等她送报。当天下着毛毛雨,陈银菊说邮递员们最喜欢阴天,没有太阳烤,没有雨雪阻路,能快些干完工作。
直到将近下午1时,邮包中所有的报纸和信件才被送完,记者已是饥肠辘辘。两个小时的午饭时间之后,刚到的报纸和信件还在等陈银菊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