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四少”都啥样
黄纯尧“刁难”徐悲鸿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真名士自风流
历代“四少”都啥样
绝大多数人物堪称上品
 

  百度里“京城四少”词条是:“内地有不少喜欢和女明星传绯闻的‘富二代’,其中几个年轻帅气的被戏称为‘京城四少’。”可见,这只是个戏称。最近“四少”又被关注,不过这次非因绯闻韵事,而是其中有人卷入一起案件。面对这样的“关注”,即便是王珂本人也不堪其扰,他在微博中直言自己不愿被冠以“刘涛老公”的头衔,也不喜欢“京城四少”这顶“黑帽子”。其实,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四公子”的称号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物堪称上品。

  心提示

  核

  民国四公子

  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和楚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的世家贵族

  话说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作为世家贵族的他们,很多举动都为后世所传颂。比如,信陵君,窃虎符救赵的侠义;平原君重用自荐门客毛遂;春申君兴修水利造福后世;而孟尝君更是“世皆称能得士”。虽然后世有评论称此四人的礼贤下士有“作秀”之嫌,然相较今日那些只知泡妞、开名车,而不知“才”为何物的阔少爷,他们的“识才”、“爱才”与“惜才”颇为难得。

  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和冒辟疆

  明末四公子:才情斐然的风流名士

  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

  四人均为风流名士,也是复社骨干,可说是从战国的“贵二代”演变为明末“文二代”。陈贞慧骨气最高,与吴应箕一同起草声讨阮大铖的《留都防乱檄》,慷慨磊落,掷地有金石之声。方以智是学问家,也是遗民,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余英时有《方以智晚节考》,精致详尽。冒辟疆是天生情种也是才子,传世作品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4000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语体文字的鼻祖。侯方域虽后来应清朝科举,也被孔尚任《桃花扇》狠狠地挖苦过,但总体来说气节不亏,他青年时代写给阮大铖的信,《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犀利如干将莫邪,传之后世。

  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和丁惠康

  清末四公子:卓尔不群的重臣之后

  清末四公子作为重臣之后既有“官二代”的教养、名位,又洗去了此阶级中人常有的骄矜纨绔之气。

  其人选有多种版本,较主流的版本是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和丁惠康。其中,陈三立又号散原先生,著述甚丰,其父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其子陈寅恪更是成为一代学宗。吴保初则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甲午战败后,他上《陈时事疏》,直“以亡国之说,告之于皇上”,其勇可嘉。

  当然,四人中名气最大的还属谭嗣同,他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他是标准的“官二代”。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还广结天下名士,是名满天下的维新志士。“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正是因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慷慨赴义,留下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

  张伯驹、张学良、袁克文和爱新觉罗·溥侗

  民国四公子:当世称奇的传奇人物

  民国四公子则因年代较近,而常被人提起,同样也有多个版本,但通常认为是张伯驹、张学良、袁克文、爱新觉罗·溥侗四人。论身家、论才气、论情史、论成就,在他们面前,“京城四少”就如小巫见大巫,只剩退避三舍、顾影自怜的份儿。

  其中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晚年变卖家产以阻文物流失更是被传为佳话。张学良的一生为人熟知,无需赘述,后世评价虽争议颇多,然晚年“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的自嘲亦算真诚。

  后两位更是身份特殊,一位是负尽狂名的末世王孙,一位是爱新觉罗家的“皇二代”。袁克文始终反对其父袁世凯称帝。他写诗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就是劝谏其父的名句。他有名士派头也有名士技艺,长诗文、工书法、善昆曲。爱新觉罗·溥侗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人物,《群英会》一剧,他一人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5个角色,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据《北京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