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殊
教育学校
“跟孩子们在一起不会觉得累”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特殊
教育学校


  学生们把课桌摆成弧形听方桂芝老师讲课,这是特殊教育学校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
  晨报记者 张志嵩 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晨报见习记者 孙艳

  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听不见外界的喧嚣,却感受得到内在的温暖;他们看不见外面的色彩,却在心中描绘五彩的画卷;他们可能用了很长时间也学不会其他同龄孩子早已知道的知识,但是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却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慢慢展开羽翼。11月2日,记者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近距离观察孩子们和老师的生活。

  

  老师:每天的早饭

  都是匆匆吃上几口

  

  早上6时33分,宿舍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穿衣、洗脸,有的开始打闹。“男孩子调皮,说不定玩笑就变成了打架,老师就得尽可能地多看着点。”值班的张淑云老师说。

  “王会言昨晚上发烧,输完液都快12点了,多睡一会儿吧。”张老师摸了摸她的额头,这才放了心。

  帮孩子们梳头、找皮筋、穿衣服、洗脸、叫孩子去食堂吃饭……直到7时53分,食堂里的孩子渐渐吃完离开了,已经值了一晚上夜班的张淑云老师和王秋海老师才得以匆匆吃上几口馍,喝几口粥,这样的情形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9时10分,记者走进聋哑班6年级的教室,看到《海底两万里》的课文和课后思考题都已经抄在了黑板上,板书占据了黑板的三分之二。方桂芝老师说,为了不耽误上课进程,她都是前一天晚上写的板书。上课时,除了用上手语,还得字正腔圆地大声说出来。她说,“班上有些孩子是能听到些声音的,哪怕是只有很微弱的一点,对于他们的听力恢复也很有帮助。”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很是欣慰

  12时25分,生活辅导老师付青正在忙着处理学生间的小矛盾,原来是一个女生抢了另外一个女生的袜子,被抢的小女孩坐在床上直哭。“说实话,照顾这些孩子要比照看自家小孩还费劲,只能多鼓励,多哄着。”

  王秋海老师说,他从1991年毕业以来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20年来,酸甜苦辣都经历过,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在起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心里也觉得非常欣慰。“家长把孩子交给咱了,咱们就得担起这个责任,对得起这份工资。学校刚搬到新区时,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食堂管理员,我、杨老师、齐老师三个人就轮流给孩子们做饭,每天晚上回到家都快8点了,累得只想倒头就睡。可是睡着睡着半夜就醒了,脑子里面想的全是孩子们的事。”

  孩子们:我们都有一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都有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这里的孩子们也不例外。

  一年级语训班的单世航在宿舍里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十分起劲;看到弟弟表演起了“绝活”,哥哥单世涛也不甘示弱,在一旁扎起了马步;郑晓慧背起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发音虽有些不清晰,但背得十分认真;靳尚峰唱起了《外婆的澎湖湾》;罗家伟长大后想当个按摩师,他在日记里写道,“愿世上的残疾人少些,正常人多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