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教子 20年打出“一门仨北大”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备藤条鸡毛掸 灌输考不上北大就是失败
“狼爸”教子 20年打出“一门仨北大”

 

  1   “萧式民主”

  孩子是民,家长是主

  有赖于一种质地坚韧、弹性极佳的藤本植物,香港商人萧百佑幸运地跻身“成功父母”行列。

  他的长子萧尧和长女萧君在2009年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今年夏天,二女儿萧箫紧随其后,成为了哥哥姐姐的校友。最小的三女儿萧冰目前正读高二,她有古筝特长,目标是同样位于首都的中央音乐学院。“狼爸”在全国各地做奢侈品生意,家境早已中产。他并没有细读过有关“虎妈”的任何报道。在被记者问到“狼爸”与“虎妈”的差别时,萧百佑错误地以为“虎妈”只是用严苛的方式教育别人的孩子,而他教的孩子则是自己的。

  萧百佑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传统教育才是最正统、最优秀的教育方式。这或许也是他与“虎妈”的共识之一。当自己的教育理念被一帮朋友群起攻之时,他大声反驳道:“中国几千年的礼不可丢,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

  在过去近20年中,萧百佑无数次从家中的仿古花瓶里取出藤条,来到客厅,然后变身“圣斗士”,杀气腾腾地立于儿女面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孩子犯了错误,必须要打。

  孩子们当然有过反抗,何况联起手来就可四对一,不过人数上的优势从未影响结果。萧尧曾据理力争说:“现代社会要讲求民主。”萧百佑则不屑地回应:“你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

  3   专注学习

  任何课外活动都被禁止

  任何课外活动在萧家都被禁止。小学时代的萧尧曾沉迷于植物研究,家里的阳台上摆满了他种植的各类花草。但在一次幅度不大的考试成绩下降后,萧百佑命令儿子把全部植物扔进垃圾桶。为此,萧尧不顾必然被打的命运,与父亲发生了少有的争执。萧百佑拿着藤条对儿子喝道:“我本来不想管你,但是你太不争气,有兴趣可以,考上大学再来给我谈兴趣!”

  打完儿子,萧百佑又布置了10遍《滕王阁序》的抄写。回忆这段往事,萧尧称,自己对植物的兴趣,如今也只限于帮妈妈种些葱、姜、蒜了。

  “素质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在中国高考普遍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又怎么能保证素质教育和谐发展呢?”萧百佑说。

  萧家四兄妹一直不被允许参加校内的比赛活动,被同学誉为“三分王子”的萧尧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打篮球。父亲对他说:“古有文官与武官,若选择做文官,便不许做武官。”

  在孩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前,萧百佑也不给一分零花钱,因为有了零花钱便会有新鲜好玩的东西,对学习也就越发没有兴趣。“荒废了学业,父母反而埋怨是教育制度之过,试问这教育制度又何罪之有?”

  因为父亲的“暴政”,萧尧曾经想过离家出走,但始终下不了决心。没有钱,没有朋友,他想,能走到哪儿?

  心提示

  核

  将3个孩子送进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美国虎妈”已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讨论。

  对话萧百佑

  内地教育

  是个很好的体系

  

  记者:孩子要严格教育,但有没有打以外的好方法?

  萧百佑:在中国没有。人首先是动物性,其次才是人性,小孩是不具备完整的人性的,所以我们要用动物条件反射的方式来教育他,加强他们的记忆,打是最好的方式。我见到很多3岁左右的小孩,就为了让他吃一口饭,还不是一碗,他的父母或者保姆绕着桌子追三圈,这太恐怖了。我的4个孩子只打了一次,他们就好好吃饭了,就这么简单。如果我来管中国足球,两年,绝对拿亚洲冠军。

  记者:你把孩子“打进北大”的做法,在中国是否具有普适性,值得效法?

  萧百佑:如果平常和孩子很少聊天,小孩对你就只有畏没有敬,你打他,他肯定逆反。如果爸爸妈妈天天吵架,自己身不正,你打他,他就觉得你像欺负妈妈一样欺负他。夫妻之间的爱、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这些对小孩很重要。他为什么要听你的,为什么你打他他都认同,有一条,他服。良好的家庭氛围,我觉得是可以采用极端教育方法的前提。

  记者:你的孩子都有香港身份,却并没有送去香港读书。

  萧百佑:我认为中国人的孩子还是在中国内地接受教育好。我更反对的是把小孩送到国外,尤其是上小学、初中时就送出去,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家庭。现在出国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也不排除其中会有很成功的,但我认为起码父母不快乐,见不到孩子,孩子再优秀也没用。

  记者:出去的孩子也是因为对内地教育不信任。

  萧百佑:内地的教育还是有一个很好的体系,只不过这几年大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打烂了一些好传统。以前像奥数这样的国际大赛,中国学生都是顶呱呱的,但现在很多人怀疑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这是中西方国情的差异。我们的父辈都没有创造性,你根本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孩子有创造性。这种体制下,创新本身就是不被鼓励的,中国最鼓励的是中庸,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是这样,所以我觉得首先是守好规矩。

  记者:你觉得孩子考上北大就是人生的成功了?

  萧百佑:在读书这个阶段,北大就是成功,但这还不是人生的成功。(据《半岛晨报》)

  2   社交控制

  去同学家须提交申请书

  萧家的教育模式就是孩子不允许自由看电视和上网,不允许随便开冰箱喝可乐,家在广州时,孩子的房间也不允许开空调。从刚会说话开始,几个孩子的必修课就是《声律启蒙》《三字经》《琵琶行》。

  萧百佑不停地向几个孩子灌输,考不上北大就是失败。哥哥姐姐同时被北大录取,二女儿萧箫自然有了要延续这一传统的额外压力。“所以我给你一个条件,”萧百佑在考前对她说,“考不上爸爸不批评你,但是你必须重考。”

  孩子们上学后,与同学的交往一直被严格限制。为杜绝被同龄的孩子带坏,萧家子弟若想去同学家串门,必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请书,列明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都在班上担任什么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大概要待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最后,申请书还必须由班主任签字。孩子们当然不好意思为了找个同学还去见老师,申请书大都断于签字环节。

  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这是萧百佑众多不近人情的坚持之一。因各种原因,萧家搬迁过5次,每次转学、搬家后,萧尧与之前的同学便完全失去联络,他的小学同学如今一个也联系不上。在萧百佑看来,以前的同学既然已经不“同学”了,又有何可交流。从小到大,萧尧只在学校参加过两次春游,对如此严格的社交控制,萧百佑得意洋洋,因为这“为孩子们在同学圈中圈起了一个最纯洁、最安全的环境”。

  4   虽不赞同

  妻子支持他的棍棒教育

  他的妻子虽然对丈夫这套教育方式不完全赞同,但看见孩子的学业进步,也就无条件支持了。

  她会在孩子被打出伤痕之后,行使母亲的柔情,为他们上药。外涂的万花油,4个孩子有时候轮着用,有时候一起用。

  萧百佑对孩子的惩罚没有上限,因为“错误没有上限一说”。有一次他打完小女儿萧冰,萧冰的姑妈边哭边给侄女洗澡。因为要练琴,萧冰只能被打腿,上面全是血印。“姑妈你别数了,”萧冰冷静地说,“28下。”“这证明我在打她的时候,她头脑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是错的,应该受罚。”萧百佑对女儿的表现充分认可。“狼爸”萧百佑效法的是自己的双亲。他的爸爸在家中极具权威,母亲则每天两顿以上,不说道理地打自己的儿子。“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物质一穷二白,精神则完全疯狂,母亲对我有暴打的成分,她又不认字,但把我教正了。”萧百佑说,“她打我和我现在打孩子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对孩子的爱。”

  “我是被母亲打出来的,所以当我看到无数人狂热推崇西方散漫式教育而无情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方法时,我感到心痛,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点什么。”

  ——萧百佑

  萧百佑将自己的打法

  总结成7条

  1.初中以后少打,因为性格已经定型,但在幼儿、小学时期,定要严厉管教;

  2.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

  3.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

  4.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

  5.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

  6.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

  7.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