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9时2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组合体发送指令,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中间位置显示出神舟八号逐渐撤离天宫一号的三维动画,两侧分别显示着从天宫看神舟、从神舟看天宫的图像;大屏幕下,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4分钟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机构顺利解锁,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八号飞船缓缓撤离至140米停泊点。
在地面控制下,神舟八号再次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30米,20米,10米……
屏幕中央图像显示,神舟步步追赶、步步靠近,逐渐抵达天宫“身旁”。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锁紧等技术动作,两个航天器最终实现二次对接,再次形成刚性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浩渺太空。
随后,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顿时,飞控大厅里掌声四起,一片欢腾。
据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介绍,这次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功能和交会测量设备在阳照区的工作性能,并进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安排在飞船运行第216圈地面连续测控弧段进行,为充分考核光学测量设备在光照条件下的功能性能,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和交会试验大部分过程在阳照区进行,对接在阴影区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完成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继续对组合体实施精确测控,同时,认真收集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对飞船返回前轨道参数进行修正计算,为组合体再次分离和神舟八号飞船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神八天宫分离过程示意图
1.接分离指令后,对接锁系执行分离指令,实施解锁动作,时间4分钟。
2.对接锁解开后,通过4个被压缩的弹簧推杆的弹簧力,将两个航天器推开。
3.两个航天器被推开后,保持一定姿态,缓缓分离,直至执行第二次交会对接任务。
二次对接后续看点
天宫神八二次交会对接顺利完成。二次对接后还有哪些后续看点值得关注?北京飞控中心副总师李剑进行了相关介绍。
二次交会对接完成后,将对神八/天宫的组合体进行第二次轨道维持。组合体运行一段时间后,神舟八号飞船将再次撤离天宫一号。这次飞船分离与二次交会对接前飞船的分离形态不同。二次交会对接前,组合体进行180度调头,飞船正飞分开。而最终撤离返回的时候,组合体不再调头,飞船采取倒飞撤离,即直接从前面撤离。
李剑说,为使飞船顺利返回地面,返回前计划进行一次飞船轨道维持,目的是为了能让飞船精确地瞄准着陆点,即返回那一圈的轨迹要过着陆场的中心点。但是,如果各种因素考虑准确,飞船撤离后、返回前的轨道维持或将取消。(据新华社11月14日电)
两个航天器组合体的连接主要依靠对接面上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3吨,共36吨,这12把对接锁由两组对接锁系电机驱动。
神舟八号
对接锁
弹簧推杆
天宫一号
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
■团队揭秘
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对接机构长达16年,早期的预研小组只有6人,随着事业的召唤,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陆续加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队伍中来。
如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509所、149厂对接机构的设计、试验、生产、工艺等100多人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30多岁。
509所对接机构研究室共有56人,平均年龄33岁,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半壁江山”,38岁的邵济明担任对接机构研究室主任,他手下的一批主管设计师都是出校门不久的30多岁的年轻人。“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航天人才队伍已形成了完整的年龄梯队。每天,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为我国航天事业拼搏奋斗,兢兢业业地工作,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欣慰。”一名72岁的老专家说。(据《北京晚报》)
神八或17日晚回家
主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演练
神八计划于本月17日晚返回地面。为迎接神八回家,13日20时55分,神八主着陆场区圆满完成系统最后一次综合演练。
结果表明,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物资器材保障到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当天17时40分,在主着陆场区统一调度指挥下,综合演练正式开始。19时18分,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分队首先发现目标,并将返回舱落点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搜救载体。20时12分,由4辆特种设备车组成的地面分队到达现场,迅速对返回舱进行处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着陆场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综合演练完全按照飞船正常返回着陆任务流程进行,演练进一步检验了回收方案的可靠性和系统协同配合水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着陆场区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承担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的主着陆场区制订了7大类共30套应急预案,确保神舟八号飞船安全“回家”。
据着陆场系统专家程武卫介绍,“神八”任务与“神七”任务相比有显著不同特点,飞船夜间返回,搜索难度加大;搜索区域广袤,搜索时间缩短;增加中德通用生物培养有效载荷的回收任务。这些技术状态的变化,对着陆场系统遂行任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据新华社11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