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全过程
都能“看得见”
返回舱
读报
神八完成使命星夜返故乡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全过程
都能“看得见”


  11月17日,神八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这是现场工作人员打开飞船舱门。新华社发
 

  难点二:240秒“黑障”,返回舱失去联系

  在穿过大气层时,返回舱高速行驶,此时其周边产生1600℃的高温,进而产生电离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就犹如打对方电话,会出现没信号或接收不到信号的情况,从而无法接通,于是,就失去联系了。这时候返回舱便会进入几分钟的“黑障”时间,与地面失去联系,测控中心无法监控到返回舱的状态。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40公里时,下落速度降低,舱外温度下降,电离层消失后,便可恢复联系。整个“黑障”时间持续240秒。

  1600℃高温,“烤”验防热技术

  ■神八回收难点

  1600℃高温,“烤”验防热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称,飞船返回的主要技术难点有三个。

  难点一:1600℃高温,“烤”验防热技术

  飞船返回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进入大气层后的高温问题。“神八”在准备返回前,实验舱、推进舱和返回舱要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前不存在危险。

  “进入大气层后容易出问题。”朱毅麟解释道,在距离地球100到80公里的时候,返回舱便进入大气层,这时候,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下降,舱体与大气层的摩擦使得周边气温达到1600℃高温。如果防热技术措施不到位,便会导致返回失败,从而坠毁。

  不过,从“神一”到现在,我们国家的防热技术已经做得非常好,这点无需担心。

  难点三:“主伞”打不开,备份伞能跟上

  2004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NASA)“起源号”飞船的子太空舱返回地球时,由于用来缓冲减速的两具降落伞未能张开而坠毁在犹他州的沙漠中。

  两名准备用直升机半空钩住太空舱的好莱坞特技演员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空舱以时速310公里的速度从直升机旁飞掠而过,撞向大地。

  朱毅麟说,当返回舱距地面10公里的时候,降落伞打开。从技术上来讲,降落伞打开也是飞船顺利返回的一大关键。一般除了主降落伞外,还会设置一个备份伞,万一主降落伞无法打开,那么备份伞肯定会跟上,“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得很成熟”, 朱毅麟说。

  (据《法制晚报》)

  ■神八回收亮点

  返回全过程

  都能“看得见”

  夜间回收设施装具配好: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张海东称,针对夜间搜索问题,首先配好夜间回收设施装具,比如为直升机配置了接收飞船发出返回信号的定向仪,增加了夜视仪、搜索探照灯。

  话音图像传输全程不间断: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称,这次着陆场系统最大的变化是指挥通信。在系统配置上,增加了一架通信直升机,并在直升机旋翼下安装了中继卫星通信中端,利用缝隙通信技术,对大范围地区进行通信覆盖。

  飞船返回全过程“看得见”:着陆场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吕斌涛称,在飞船穿越黑障区时,虽然不能了解飞船内部情况,但可以通过雷达反射式测量实时推算出飞船在穿越黑障期间的位置。

  目前,我国从纳米比亚、马林迪、卡拉奇到国内的各测量站,已经形成一套很完整、成熟度较高的接力式测量链。通过这种方式测控神八返回舱,保证了可靠性和成功率,也使返回舱返回全过程都能“看得见”。(据新华社)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