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丹丹/文 张志嵩/图
心提示
核
张爱仙用40余年的时间,精心照料并送走丈夫的爷爷、自己的亲生父母、养父母,丈夫的亲生父母、养父母9位老人,长年累月的辛劳,让她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今年8月中旬,当最后一位亲人——她的公公闭上双眼后,大儿子把她接到新乡,打算好好治一下她的病,同时也为缓解她过度悲伤的情绪。然而闲不住的她过不惯清闲的生活,没过几天就要求回鹤壁,帮着照顾年幼的孙女。
11岁挑起照料养母的担子
张爱仙原本姓陈,1949年出生在濮阳市,家中姊妹三个,在她10岁的时候,家里穷得一塌糊涂,“没有吃的,我和妈妈在泔水缸里捞泡得发霉的馒头吃;没有穿的,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我只穿一条单裤,脚上穿的是破了洞的单鞋。”张爱仙说,就在家里已经穷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父母离了婚,母亲回到农村老家,姐姐被叔叔收养。
第二年,张爱仙的父亲认识了在机械厂当采购员的张存兴,便把张爱仙送给了他。因张存兴事先没有同他的妻子商量,养母非常生气,经常对张爱仙横挑鼻子竖挑眼,每天天不亮就把她叫起来干活。小小的年纪,推磨、喂猪、放羊、挑水、干农活,张爱仙样样都得干。
养母患有胃病,身体虚弱的她常常卧病在床,不能干重活,还经常犯病,养父又经常出差不在家,每次犯病都是张爱仙用架子车推着养母到十几里地外的医院看病,回来之后,她还得一边干活一边给养母熬药。即便这样,养母对张爱仙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依然对她冷言冷语,甚至不予理睬。在这期间,生母曾去看过她,养母不甚乐意,之后,连张爱仙煎的药也不愿意喝了。
“每天干活很累还不被理解,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在推磨的时候,把头往墙上撞,想着要是撞死就好了,就解脱了,再不用受苦了。”在多年之后的今天,想起当初,张爱仙依然泣不成声。
21岁嫁为人妻,5年尽孝丈夫爷爷
1970年,经人介绍,张爱仙嫁给了内黄县葛寨村的王守泽。王守泽家中兄弟多,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就把他过继给姑姑当养子,养父母在山城区五矿当工人,结婚之后,王守泽和张爱仙在家陪着爷爷一起住。
爷爷当时已78岁,因患有肠炎,经常把大便拉在裤子上,张爱仙就毫不嫌脏地为爷爷洗裤子。张爱仙生了儿子之后,丈夫经常外出务工,她就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伺候爷爷。
冬天到了,为了不让爷爷挨冻,张爱仙坚持让爷爷搬到有炉火的屋里去住,那时她的儿子才3个月大。“我对爷爷好,爷爷对我也好,他出门见人就夸,说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孙媳妇儿。”张爱仙说。
后来,爷爷患了脑血栓,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指望不上公公、婆婆和丈夫,张爱仙就把他当成亲爷爷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爷爷相伴的日子持续了5年,爷爷去世时,三儿子才刚满月。
送走了爷爷,张爱仙和丈夫带着三个儿子来到山城区东窑头工人村,和公婆住在了一起。
为照顾老人三地之间奔波
1979年,公公王希发退休后回到了内黄老家,因为他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伺候他,张爱仙便带着二儿子和三儿子回到了内黄。
在这段时间里,张爱仙的养母病情加重,而养父又出差在外,张爱仙便来到养母身边,陪她看病,直到她去世。后来,丈夫的亲生母亲患上了肺病,张爱仙便三天两头来到内黄中召村照料她。就在这时,养父患上了食道癌,虽有弟弟照料,但张爱仙还是趁周末赶回去伺候老人,养父病重后,她把老人接到山城区照料,直到5年后去世。接着,张爱仙的亲生父亲得了肝癌,张爱仙在安阳伺候他一个春天,父亲半年后去世了。就在养父生病期间,丈夫的亲生父亲也因肺病卧病在床,虽然丈夫兄弟比较多她还是每周赶回去伺候,丈夫的亲生父亲与张爱仙的养父在同一年去世。
连续送走几位老人后,张爱仙还没来得及缓口气,退休在内黄老家的婆婆,在往树上挂鸡笼的时候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胯骨被摔断,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张爱仙便经常坐车到内黄照顾她。每次都住十天半个月才回来。
丈夫中煤毒 公公卧床不起
2000年,张爱仙的丈夫意外煤气中毒,成了植物人,被送往新乡一家医院治疗。接着,公公又患上了糖尿病、前列腺炎、脑萎缩、白内障等疾病,为了便于照顾,张爱仙把他俩接到了同一家医院。
一间病房,两张病床上的人都不能自理,经常是这个通过饭管还没有喂完饭,那个大便失禁就拉在了床上,张爱仙又是心疼又是发愁,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放声大哭。“当时觉得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为啥有这么多事降临到自己身上。可是哭也没用,日子还得过,再困难也得挺过来。”张爱仙说。
一年多的精心照料后,丈夫还是撇下张爱仙撒手而去,而张爱仙,因为太过操劳,落下了一身病,腰和胳膊经常疼痛。此时的她,才刚50岁,好多人劝她改嫁再找个依靠,她每每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公公,就打消了改嫁的念头。
十余年孝心为公公送终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跑步,我得先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才有力气照顾别人,7点准时回来给公公倒尿壶、擦身体,再喂他蜂蜜水以补充水分和营养。做好饭后,给他喂饭、洗尿布,然后给他拍背,做按摩,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着他到外边晒晒太阳,扶着他散散步。他夜里一般要尿3次,一到他该小便的时间,不用闹钟,我会准时醒来。”张爱仙讲述着她每天伺候老人的步骤。
张爱仙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张爱仙为更好地伺候公公,拒绝了孩子们的邀请,坚持一个人住在福田六区照顾公公。“孩子说要给我找保姆,我没同意,我怕别人照顾得不好,让老人受委屈。”张爱仙说。
经过了10余年无怨无悔的付出,2011年8月中旬,王希发老人在张爱仙的精心照料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采访到最后,张爱仙走到卧室里,打开衣柜,在最下边的格子里,拿出了被布包裹了好几层的两样东西,打开后,原来是张爱仙的丈夫和公公的遗像,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张爱仙始终保持平静,但在看到遗像的一瞬间,她竟忍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儿子眼中的张爱仙:
妈妈是我们的榜样!
现在张爱仙的大儿子在新乡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二儿子在我市无线电厂工作,三儿子在郑州教书。在记者采访期间,老大来接母亲去他家,他告诉记者,母亲对老人们的孝心,他们兄弟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一直在照顾每位老人,她把照顾老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毫不含糊,她所有的付出,让我们做小辈的都十分感动。”
据大儿子介绍,自从王希发老人过世之后,他为了帮母亲治疗腰疼病,也为了不让她睹物思人,把母亲接到新乡住院,“可是她就是闲不住,没住几天,就想着回来看看家里情况,帮忙照顾孙女。”
“我母亲辛苦了大半辈子,接下来该好好享享清福了,我们弟兄三个人将以她为榜样,像她照顾老人们那样照顾她的后半生,让她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大儿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