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了百姓 富了菜农
满身煤灰 脏了自己 暖了他人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超对接
乐了百姓 富了菜农

 

  □晨报记者 渠稳 见习记者 席适之

  核心提示

  12月15日,家住鹤翔东区的张大娘推着三轮车在黄山路旁的一家超市买了10多棵大白菜,“今天超市的大白菜又搞特价了,才一毛五一斤,我多买了几棵,白菜耐放,慢慢吃。”张大娘乐呵呵地说。张大娘或许还不知道,得益于新型的“农超对接”供销模式,超市里的蔬菜价格才如此便宜。

  ◆农超对接让市民得到了实惠

  为了搞好市民的“菜篮子”工程,也为了提高菜农的种菜积极性,让农民受益,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积极发展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农民产销对接,三年来,“农超对接”模式不断完善。“超市与农户合作,蔬菜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更加吸引老百姓。”一位肖姓市民对记者说。

  12月16日早上,记者在新区街头采访了几位从超市满载而归的市民。“大白菜在菜市场里一般卖到一元钱3斤,超市里现在是1毛5或2毛一斤;蒜薹在菜市场卖到了4块多一斤,附近的几家超市都是3块多一斤。”在淮河路上,家住清华园的刘大娘对记者说。家住合友小区的高先生告诉记者,超市里的蔬菜都是当天上架的,比较新鲜,而且每天都有特价菜,还不会缺斤短两,每天他都会去超市买菜。

  ◆超市:和上千家农户签订采购合同

  12月16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超市。在黄山路旁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各类蔬菜整齐摆放在蔬菜专区,有些还标明了原产地。一位导购员告诉记者,这些蔬菜一部分是从本地进的货,还有一大部分是和安阳、山东寿光等地的蔬菜种植农户签订了采购协议,他们直接向超市供货。

  随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设在四季青蔬菜批发市场内的蔬菜仓库,在仓库门口,一箱箱蒜薹、蘑菇、油麦菜正被搬上超市的运货车。该超市负责进货的赵经理告诉记者说:“这间仓库可以满足新老城区共8家超市的需求,每天早上5点半,在各地采购蔬菜的货车就会准点到达仓库,蔬菜随后发往各个超市,平均每天向超市送两次货。为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一般都是头天采购,第二天售出。”

  谈到采购渠道,赵经理告诉记者,按照他们与农户签订的协议,农户在蔬菜成熟时就会通知他们上门采购。“和我们合作的农户有上千家,存货量不够时,我们会到安阳、新乡、内黄的农户那儿采购,保证有多少需求量就有多少供给量。”

  谈到“农超对接”对超市的好处,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芹菜为例,以前从蔬菜商那里进货,进价是每公斤0.63元,从农户那里采购,每公斤只需0.5元,“农超对接让超市减少了购菜的中间环节,减少了成本,自然卖给市民的价格也更低。”

  ◆商务局:农超对接让市民、农户、商家都受益

  市商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协议,由农户向超市或菜市场直供农产品的一种新型流通方式,它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

  “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方便农户,让消费者受益。”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08年我市出现农超对接的产销一体化形式以来,在市场上的运作效果显著,很多市民、农户、商家都已经受益。

  ◆农户:和超市对接不愁销路

  在采访中,一位来自汤阴的菜农告诉记者,以前他为了能让蔬菜卖个好价钱而四处寻找买家,有时候蔬菜卖不出去,烂在了菜地里,几个月的辛苦就打了水漂。“农超对接以后,超市直接上门采购,我们足不出门就能把菜卖出去。有时候蔬菜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被预订完了。”

  记者从淇滨区大赉店镇东七里铺村一位王姓农户那里了解到,他今年种了5亩蔬菜,有油菜、白菜、生菜和萝卜,不到10天就被一家超市一批批采购完了。“照这势头,明年种上30亩菜也不怕卖不动。”

  他对记者说,“以前去菜市场卖菜,最多只能卖掉一半,剩下的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和超市签订了协议后,地里的菜能卖出80%以上,有些蔬菜甚至几天就卖完了,算算总账,还是给超市供货能赚到钱,风险又低。”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