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螺丝瓶”没换的,年底前赶紧换
蔡庄村“升级”为
国家级文明村
“六福珠宝杯”
农家院里的卖馍专业户
力争在“十二五”末跨入百亿企业的行列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院里的卖馍专业户

 

  □晨报见习记者 李蔚

  鹤山区王闾寨有个偏僻的农家院,很多人慕名来买馍,农家院的主人叫杜国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开创出一条农民自主创业的道路。

  

  白手起家,苦尽甘来

  40岁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杜国庆还和妻子以种地为生,上有8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下有三个还在上学的儿女,日子过起来捉襟见肘。为了让家人过上稍微充裕点儿的日子,杜国庆苦苦思索自己能做什么小本买卖。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办喜事,大家说主家买的馍不好吃,杜国庆便萌生了开蒸馍铺的想法。

  两口子说干就干,但万事开头难,他们深刻体会到白手起家的艰难。他们用借来的钱购置了蒸馍的基本设备,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挖面、发酵、和面,中午匆匆扒拉几口饭就开始蒸馍。

  起初,由于工艺落后、效率低下,一般蒸完馍都下午5时许了,容不得片刻休息,但每天都会剩下很多馍卖不出去。

  渐渐地,当天蒸的馍能够当天卖完了,有一次,恰逢邻居家孩子结婚,杜国庆的蒸馍技术便派上了用场,吃饭时,大家对杜国庆蒸的馍赞不绝口。从此杜国庆的蒸馍铺慢慢走红,接下来也揽了很多生意。如今,邻近几个村乃至镇上都有人驱车来买馍,每到逢年过节,更是供不应求。

  

  生意虽小,也要讲诚信

  “卖馍虽是小生意,但信誉和质量方面,一点也不能含糊。”杜国庆说。

  有一年夏天,后蜀村一户人家办丧事,打电话向杜国庆订购了40斤馍,说好了出殡那天中午来取。两口子当天早上4时便起床忙活,可没想到,开始蒸馍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村里也停电了,杜国庆急坏了。

  为了保证客户能按时取馍,杜国庆从邻居家借来一个手摇鼓风机,自己蹲在地上把火生着,再不停地摇动鼓风机,这样在雨地里坚持了40分钟。虽然有妻子为他打着伞,但蒸完馍,两口子身上全湿了。杜国庆原本可以去镇上以低价购进40斤馍转卖给那户人家,但他没有那么做。

  杜国庆说,他蒸的馍,从开始和面到最后出笼,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什么增白剂、膨松剂之类的东西,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添加过,和面勾兑的水也是村里打上来的地下水。

  杜国庆递给记者一个刚出笼的馍,记者将馍放在手心,感觉挺有分量,闻起来也有麦香,掰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原来光吃馍也能这么香。

  

  只要肯吃苦,就能出成绩

  如今,包括王闾寨在内,北边的毕闾寨、大闾寨、梨林头、龙宫、前蜀村、后蜀村以及南边的王家荒村、赵家荒村等,很多人只要家里办喜事或丧事都会开车来杜国庆这里买馍,一买就是几十斤,甚至还有安阳龙泉镇的人来买杜国庆的馍。

  谈到一路的艰辛,杜国庆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农民创业不容易,但只要肯吃苦,就能出成绩。”杜国庆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