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红包,多少羡慕嫉妒恨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1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的吃肉 有的喝汤 有的颗粒无收
年底红包,多少羡慕嫉妒恨

 

  核心提示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知不觉间,2011年即将走过。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自进入12月便开始了年终奖的各种讨论及猜测。在贴吧,微博网友们纷纷以晒年终奖的方式品味着所有快乐以及忧愁。

  2011年,通胀压力下物价节节攀高,进入下半年CPI指数有所下降,但消费支出压力丝毫没有得到缓解,特别是集中到年底流水似的花销更叫人隐隐作痛。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之下,上班族对年终奖可谓是望穿秋水。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已公布了大手笔的年终奖计划,公务员依然是“铁板一款”,民企则是花样百出,也有企业在发多少的问题上绞尽脑汁,与缴税临界点进行着巧妙回旋。2011年这一年中各行业及各阶层的生存状态都在年终奖上得到了验证。

  国企年终奖叫人眼红

  国企“富得流油”以及旱涝保收的生存法则吸引了更多人前往,这不仅表现在平时消费的大手笔,年终奖上更是毫不含糊,从普通员工的几万元到高管的十几万元,国企的年终奖水平遥遥领先于一般企业,不免叫人羡慕嫉妒恨。此时,烟草、石油、煤炭、电力等垄断性行业成为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一汽大众被曝光年终奖为27个月工资,再一次引爆大众的情绪。

  朱晓丽是红柳林煤矿集团的中层管理员。红柳林这个词在当地本身就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神府开发区规划的大型矿井。根正苗红的国企加转型新公司的潜在发展愿景,让朱晓丽每每谈起“大红包”就眉飞色舞,“我们领导说了,今年虽然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但红柳林的士气不能倒。今年要给我们封‘大红包’,比起一级主管买高级跑车,我的也只够买个10多万元的吉利‘美人跑’了!”

  每逢年底,国企员工从上至下口径一致,很少对外泄露年终奖的相关信息,在记者的再三劝说之下赵女士才透露了自己的年终奖情况。她在一家国有企业财务部工作,她们单位不到300人,虽然单位效益一般,但正式职工每年几万元的年终奖是“雷打不动”的,甚至那些常年有病或因其他原因休息在家的职工,也可领几千元。

  “在不同的国有企业,有着不同的薪酬结构和制度。企业一般是在每年春节放假的当月发放,原则上按照员工的上年表现、业绩、对公司的贡献大小按比例计算发放奖金。”一位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目前,有的国有企业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薪酬相差高达数百倍,而国有企业年终奖差距也在拉大,最低的接近1万元,最高的可达几十万元。

  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县级的电力部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均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虽然该系统今年狂呼“亏损”,可年终奖发了4万元。这样的年终奖对于民营企业的员工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

  很多网友表达着自己的感慨:“如果民营企业的年终奖在4万元,可以理解,因为其身处充分竞争的环境之下。而国企的经营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为什么待遇会比一般企业高?”这样的质疑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有“技巧”的发放

  自9月1日起,新个税法正式实施,工资、薪金的免征额调至3500元,并根据既有规定,出于减轻个人纳税负担考虑,国家对年终奖采取了优惠计税的特殊方式。但在发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多发1元钱而被划到高一档税率,最后拿到手里的钱反而大大减少的情况每年都有发生,发放年终奖需要仔细地盘算一番,避免临界点。有网友在调侃到“发钱还成了个技术活”。

  目前,相关专业人士总结出了年终奖缴税的几个临界点,大致分为18000元、54000元、108000元等几个档次,不同的临界点对应着不同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以两个人的年终奖分别是18000元和18001元为例,假设两个人的基本工资都是3500元。其中一位要纳的税额计算方法是:18000/12=1500元。对应税率为1级的3%,速算扣除数为零,应纳税额为18000×3%=540元,除去纳税额后,实际到手的年终奖金额为17460元。而另一位的计算方法是,因为18001/12的商数大于1500元,所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第2级,分别为10%、105,应纳的税额=18001×10%-105=1695.1元,税后所得16305.9元,相比第一位实际到手的年终奖少了1154.1元。

  为了避免年终奖缴税带来的烦恼,南京国信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孙洋建议:“企业需要请税务师合理安排好金额,尽量避开那些‘临界点’数额。除了计算员工税前收入,仍要计算税后的收入,防止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

  公司里有60多人,因为今年生产企业的集体倒闭,导致出口业务急剧下降。他向记者诉苦道:“公司也是艰难度日,年终奖老板也不说发也不说不发,每次看见老板憔悴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该提及年终奖一事。公司里有一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据说还借了高利贷,而年终奖一事估计也泡汤了。现在就业压力也大,能有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生存是第一位的。”

  网友也爆出了五花八门的年终奖。有的发馒头,意为着蒸蒸日上;有的发12个红包,每个红包装一元钱,意为月月有红利;更有老板要给员工逐个洗脚作为年终奖,对过往一年的辛苦表示感谢。最令员工无奈甚至感到愤怒的则是有些企业发烂苹果、烂带鱼、即将过期的酸奶应付了事。很多老板发不出或不想发年终奖,选择用花哨的形式来为自己开脱,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公务员不温不火

  

  近年,公务员热潮一浪胜过一浪,很多人选择加入公务员行列看重的就是稳定的收入,宽松的工作环境,渐渐变成了现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相对而言,公务员的“年终奖”虽比不上垄断企业那般洒脱,却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北京某区直单位的一位公务员透露“每到年终,上级会对区内各个单位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两类。一类单位职工不分级别,奖金为9500元,二类单位职工奖金9000元,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因为有进乡补贴,可能还会多些,有1.3万元左右”。此外,每位职工年底还会多发一个月工资。而今日统计的北京地区企业人均年终奖为5008元,位居全国之首。相较之下,北京公务员的“年终奖”要高出企业职工平均水平不少。

  不过,公务员待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其他地区公务员的“年终奖”要明显比北京等大城市的公务员少。

  在东北某县人事局工作的一名公务员向记者介绍,“相比其他工作,自己的收入处在中间水平,单位的‘年终奖’实行的是分档制,第一档10000元、第二档8000元、第三档6000元,自己年底大概能多领到8000元。”但他透露,各个单位的情况大不一样,“比如土地局、工商、税务、法院相比要高一些,也有部分单位会多发一个月的工资,同时每年也会发大米、豆油、猪肉作为年终福利。”

  

  民企花样多

  

  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仅少数企业独占行业的领头羊,大多数都还处在成长阶段,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时刻经受着种种考验,发出的年终奖自然也是千奇百怪。

  微博上爆出六位数的年终奖,只是民营企业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奇迹”,多数民营企业的年终奖都还是在低水平徘徊,也没有具体明确的年终奖章程。往往会根据企业的效益、个人表现以及老板的心情所决定。

  “我们年终发的都是绩效奖金,多的有2万元,少的则一分没有。”北京某公关公司的孙经理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其实根本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终奖,“这都是根据年初制订的计划完成情况来确定的,也就是分红。”孙先生说,“我们严格按照员工的贡献大小来分配绩效奖金,福利型的年终奖金我们是一分没有的。”

  在一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任职的吴先生说:“除了一个月的工资以外,其他的红包也会很突然地给,而这些基本就是给所谓的重点员工的,每年的年底基本都是人员跳槽的时候,所以这时多给的红包基本上是对重点员工的挽留。而在年终总结会上有抽奖活动,奖项则是出国游,这是年终福利的一部分。”

  反观小企业的情况则很不乐观。小张在北京的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

  可怜的那群人

  

  回顾过往的2011年,总有一群人因所处行业不景气,整体市场环境的糟糕而艰难度日,年终奖变成了一种奢望。

  今年,全国开始全力狙击房价,各地相继出台限购政策。北京达到稳中有降的既定调控目标。北京周边的区县开始有所松动,成交量整体下跌,部分小型房地产企业开始纷纷退场,而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房地产行业彻底告别了暴利时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几乎是行内的共识,早年间房地产企业高管十几万元年终奖的纪录如今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SOHO中国上海分公司“欠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讨薪者爆出不曾领过年终奖。转观今年,房地产企业真的难再发出年终奖了。李明在北京市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主管已3年多,在前几年房地产火暴时,他每年的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年终奖也是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最好的一年曾拿到过3万元左右。他说:“同事们彼此心知肚明,从没有谈论过年终奖,只要不被解雇就算是满足了,哪还敢奢望发什么年终奖。虽然年底各项开支加大,但只能自己无限度地压缩,如果依然看不到希望,明年就准备转行,而很多人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屈辰一直在为年后跳槽还是年前跳槽犹豫不决。他是一家房地产代理机构的销售经理。公司下半年营业额大幅缩水,他有过3次跳槽经历,都是被别的公司加薪挖走的。如果是在往年,他肯定会等到年后再走,但是今年年终估计“没多少油水了”,晚走早走都差不多。

  屈辰在基金和股票上下的工夫都快赶上自己的本职业务了。他觉得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还会继续被打压,如果有机会,他想尝试下去基金公司工作。

  “我有一个朋友是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业绩好时每年都能拿到几乎全年工资的年终奖。只是今年证券整体环境不是很好,他的红包也缩水了不少。就这,据说到手都有30万元!你说我们做房地产累死累活图什么。”屈辰说。(据《中华工商时报》)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