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昨天正式亮相。草案中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要“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未来,中原经济区将形成三大战略格局,即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专家解读
此前,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纲要,已于2010年由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之后在2011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此次出台的《纲要(草案)》,在很多方面有细化和新的阐述。
比如,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虽然《指导意见》也提到分五年和十年两步走,但具体数据指标没有提及,而《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们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8%,人均GDP达到3.8万元;并专门讲到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
此外,《纲要(草案)》还吸收了国家关于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出要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总结,《纲要(草案)》主要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指导意见》中新的提法全部融入了进来;其二,把省委九次党代会新的提法融入了进来;其三,根据我们的新情况、新认识,对一些方面做了调整,在这些调整里,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新型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的地位。(《河南商报》供稿)
“三化”协调格局五年形成
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富民强省,核心是“三化”协调,活力是解放思想,动力是改革开放,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实干实效。
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达到48%。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重点打造中原城市群
未来,中原经济区将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中原城市群:提升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的副中心城市地位,联动周边城市,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带动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
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粮食生产核心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要生产区。
生态功能区: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临近省份的10多个城市要求加盟中原经济区
昨天上午,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称,去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对中原经济区明确了涵盖河南省,还提出延边及周边地区。据了解,文件出台后,周边地区高度关注,反应很强烈很积极,周边几个省包括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等10多个城市,都先后给国家发改委国家有关部门和我省联系,要求能够加盟到中原经济区。
不仅周边地区对中原经济区高度重视,海内外的企业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企业,也积极到河南来洽谈考察。